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登山寺》
《登山寺》全文
唐 / 杜荀鹤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蒸]韵

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就中偏爱石,独上最高层。

有果猿攀树,无斋鸽看僧。

儒门自多事,来此复何能。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dēngshān
táng / xún

shānbànshānrénqiūdēng
jiùzhōngpiānàishíshàngzuìgāocéng

yǒuguǒyuánpānshùzhāikànsēng
ménduōshìláinéng

注释
山半:半山腰。
一山寺:一座寺庙。
野人:山野之人。
秋日:秋天。
登:攀登。
就中:其中。
偏爱:特别喜欢。
石:石头。
最高层:最高的楼层。
有果:有猴子在。
猿攀树:猴子摘果子。
无斋鸽:鸽子不在斋堂。
看僧:看僧人。
儒门:儒家学者。
多事:事务繁多。
来此:来到这里。
复何能:又能做什么。
翻译
半山腰上有一座寺庙,我这山野之人秋天前来攀登。
在众多景致中,我特别喜欢那里的石头,独自选了最高的楼层去欣赏。
有猴子在树上摘果子,鸽子却不在斋堂周围看僧人。
儒家学者本就事务繁多,我到这里又能做些什么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日攀登山中寺庙的景象。诗人先以"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设置了宁静而又带有一丝寂寞的氛围,山寺位置偏远,但游子仍然选择在秋天这个季节来到这里。

接着,"就中偏爱石,独上最高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欣赏,他不仅喜欢登临高处,更特别喜爱那些坚硬而冷峻的岩石。这种偏好也映射出诗人的性格——独立而坚毅。

在"有果猿攀树, 无斋鸽看僧"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比衬托手法,描绘了山寺中的生灵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处。猿猴在树上攀援,显示出一种自由自在,而鸽鸟则对寺庙内的事情不感兴趣,这既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也表达了一种对僧侣生活的淡漠。

最后,"儒门自多事,来此复何能"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儒家学派繁琐礼节和过度讨论的批评。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在这山中寺庙,也难以完全摆脱尘世的纷争和儒家的种种束缚。这里的"何能"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山中寺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于世俗纷争和过度礼节化的批评,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想要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

作者介绍
杜荀鹤

杜荀鹤
朝代:唐   字:彦之   号:九华山人   籍贯: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   生辰:846~904

杜荀鹤(约846—约906),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梁书》(按应作《五代史记》;《梁书》主要记述了南朝萧齐末年的政治和萧梁皇朝(502—557年)五十余年的史事。)。
猜你喜欢

老眼废书有叹

老矣书无分,居然眼有花。

墨兵非死友,陆谞且生涯。

雪后霜逾劲,吟边帽只斜。

小儿知我懒,夜诵故喧哗。

(0)

四月五日车驾朝献景灵宫省前迎驾起居口号

凤辇云行露未销,鸾旗风动柳相高。

晴雷出地传清跸,霁日吹红染御袍。

喜见天颜浮玉藻,归从原庙荐樱桃。

小臣再得瞻黄伞,两鬓星星不满搔。

(0)

从范至能参政游石湖精舍坐间走笔二首·其一

孤塔鸥边迥,千岩镜里看。

折花倩人插,摘叶护窗寒。

不是无相识,相从却是难。

归舟望精舍,已在白云端。

(0)

憩楹塘驿二首·其二

松鸣竹啸响千崖,为底炎蒸吹不开。

自是笋舆趋北去,薰风不是不南来。

(0)

题照上人迎翠轩二首·其一

寺外秋山触眼明,寺根秋水洗心清。

晴岚暖翠来未了,不用高人倒屣迎。

(0)

题刘伯山蕃殖图二首画禾黍稌菽麦·其一

老子平生只荷锄,误携破砚到清都。

归来荒尽西畴却,愧见刘家蕃殖图。

(0)
诗词分类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诗人
于頔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