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就中偏爱石,独上最高层。
有果猿攀树,无斋鸽看僧。
儒门自多事,来此复何能。
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
就中偏爱石,独上最高层。
有果猿攀树,无斋鸽看僧。
儒门自多事,来此复何能。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游子在秋日攀登山中寺庙的景象。诗人先以"山半一山寺,野人秋日登"设置了宁静而又带有一丝寂寞的氛围,山寺位置偏远,但游子仍然选择在秋天这个季节来到这里。
接着,"就中偏爱石,独上最高层"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独特欣赏,他不仅喜欢登临高处,更特别喜爱那些坚硬而冷峻的岩石。这种偏好也映射出诗人的性格——独立而坚毅。
在"有果猿攀树, 无斋鸽看僧"这两句中,诗人通过对比衬托手法,描绘了山寺中的生灵和自然界的和谐共处。猿猴在树上攀援,显示出一种自由自在,而鸽鸟则对寺庙内的事情不感兴趣,这既反映了诗人对于世俗纷争的超然,也表达了一种对僧侣生活的淡漠。
最后,"儒门自多事,来此复何能"两句,则是诗人对于儒家学派繁琐礼节和过度讨论的批评。诗人似乎在说,即便是在这山中寺庙,也难以完全摆脱尘世的纷争和儒家的种种束缚。这里的"何能"也透露出一丝无奈和对超脱世俗的渴望。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山中寺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欣赏,以及对于世俗纷争和过度礼节化的批评,同时也流露出了诗人想要超脱尘世、追求心灵自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