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昔放逐,牧羊沧海滨。
勉强听乡里,垂老西游秦。
自顾未为壮,徒为久辛勤。
君子岂必隐,孔孟皆旅人。
公孙昔放逐,牧羊沧海滨。
勉强听乡里,垂老西游秦。
自顾未为壮,徒为久辛勤。
君子岂必隐,孔孟皆旅人。
这是一首描绘诗人悠闲生活场景的诗歌,通过对比和反思表达了诗人的淡泊名利、追求个性自由的心境。诗中的公孙昔放逐形象,传说源自《庄子》,象征着超脱世俗的自由精神。
“牧羊沧海滨”,诗人以公孙昔为借口,将自己幻想成一个在辽阔大海边牧羊的人,表达了对远离尘嚣、享受自然之美的向往。这里的“沧海”常用来形容辽阔无垠的空间,也暗示着诗人心灵深处的渴望。
“勉强听乡里”,诗人虽身在异地,却仍旧关注家乡的消息,表明他内心依然牵挂着故土和亲人。"垂老西游秦"则透露出诗人的年纪已高,但仍不辞辛劳去往西方的秦地,这里的“秦”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秦国,即今天的陕西一带,诗人或许有所追寻。
接下来的“自顾未为壮,徒为久辛勤”,则是诗人对自己过往岁月的一种反思和自嘲。虽不曾在年轻时显露出英俊之气,却一直坚持着辛勤的努力,这里的“久辛勤”也是对自己一生所走过路程的一种总结。
最后,“君子岂必隐,孔孟皆旅人”,诗人通过这一句强调了即便是圣贤之人,也难免会有流离失所之时。这里的“孔孟”指的是儒家哲学的创始人孔子和孟子,他们虽然是圣人,但在历史上也曾有四处游说、传播教义的情况,同样带有一种漂泊的意味。诗人通过这一点来表达自己对于“隐逸”与“出仕”的思考,可能是在反思个人选择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
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田园风光,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世界的互动,是一篇将哲学思考融入诗歌之中的佳作。
劳劳牵世鞿,惘惘任年矢。
逝者夫如何,嗒焉信所止。
补牢计恐迟,鞭后乃其理。
知疲及昏卧,得醒向晨起。
兴至思或抽,小极急自弭。
展书销光阴,但取浅且旨。
既无甚解求,亦不竭目视。
量腹之容受,日可一合米。
抚肌恨如腊,得酒暂自喜。
撑拳学五禽,负剑弄稚子。
有杖不肯扶,跬步跛而履。
颏下看似雪,龈上都无齿。
精气潜耗尽,神爽诡支抵。
梁丽剧刓朽,此舍安可恃。
一旦厉风来,摧之适然耳。
此幸惟有心,能成即不毁。
百里半九十,前途日以迩。
羸老尚存全,造物不负尔。
所得固已盈,捧持岂敢弛。
常思善厥终,罔令爽其始。
素居过以丛,良友隔千里。
愿言各努力,同岑互为砥。
《自题捧盈图》【清·李兆洛】劳劳牵世鞿,惘惘任年矢。逝者夫如何,嗒焉信所止。补牢计恐迟,鞭后乃其理。知疲及昏卧,得醒向晨起。兴至思或抽,小极急自弭。展书销光阴,但取浅且旨。既无甚解求,亦不竭目视。量腹之容受,日可一合米。抚肌恨如腊,得酒暂自喜。撑拳学五禽,负剑弄稚子。有杖不肯扶,跬步跛而履。颏下看似雪,龈上都无齿。精气潜耗尽,神爽诡支抵。梁丽剧刓朽,此舍安可恃。一旦厉风来,摧之适然耳。此幸惟有心,能成即不毁。百里半九十,前途日以迩。羸老尚存全,造物不负尔。所得固已盈,捧持岂敢弛。常思善厥终,罔令爽其始。素居过以丛,良友隔千里。愿言各努力,同岑互为砥。
https://shici.929r.com/shici/MEa2yPlUG.html
金钥仓琅琼殿晓,红镫影暗宫鸦绕。
绣衣御史鸣珂来,却望残星首重回。
君不见豸冠风骨何清显,骢马人人学桓典。
不惜隃麋磨斗丸,或被恩膏进一官。
深宵竞听兰台鼓,谏草纷纭笔花舞。
数十万言贾长沙,一百八疏任伯雨。
尚衣老监步婆娑,手捧封函看晓河。
昨夜液池新雨过,官蛙取闹十分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