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茂木隐独荣兮。变化垂枝含秀英兮。
修身养行建令名兮。厥道不移善恶并兮。
屈躬就浊世彻清兮。怀忠见疑何贪生兮。
菁菁茂木隐独荣兮。变化垂枝含秀英兮。
修身养行建令名兮。厥道不移善恶并兮。
屈躬就浊世彻清兮。怀忠见疑何贪生兮。
这首诗以“贞女引”为题,虽无明确的作者和具体朝代,但从其内容和风格判断,应属于魏晋时期的作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象征手法和深沉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对道德坚守与个人命运冲突的深刻思考。
首先,“菁菁茂木隐独荣兮”,以茂盛的树木隐喻高尚人格的孤独光辉,暗示了主人公在世俗中的独特地位和不凡品质。接着,“变化垂枝含秀英兮”,描绘了树木随季节变化,花朵绽放的景象,象征着人物内心情感的丰富与外在世界的变换,两者相辅相成。
“修身养行建令名兮”,强调了通过自我修养和行为规范来建立良好的名声,体现了对道德价值的重视。然而,“厥道不移善恶并兮”,指出在追求道德的过程中,善与恶并存,这既是现实的复杂性,也是道德实践的挑战。
“屈躬就浊世彻清兮”,表达了即使身处污浊的世俗之中,也要坚持内心的纯净与清明,追求精神的高洁。最后,“怀忠见疑何贪生兮”,直抒胸臆,面对忠诚与生存的选择时,宁愿选择忠诚于信念,即使因此遭受误解乃至生命威胁,也不愿妥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和道德困境的探讨,展现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与坚守,以及在现实压力下保持自我本色的勇气和决心。它不仅反映了魏晋时期文人对个人道德操守的重视,也触及了普遍的人性主题,具有深刻的哲学意味和人文关怀。
蛇壑年华,凤城灯火,东风催动春声。
神弦乍歌迎送,上烛霄明。
听向南邻北舍,流光电挚总心惊。
才一瞥,蝶衣碎迸,翻讶飞霙。
岁已尽,漏正永,试问夜何许,夜转三更。
最是铜街叠鼓,依约雷鸣。
犹记椒筵散后,千门歌吹杂箫笙。
银台畔,腊花送喜,还缀琼英。
芬佩搴兰,铢衣散锦,到眼墨云交绚。
飘灯珠箔,伫月晶帘,销得燕愁莺惋。
不信人天感多,捣麝犹香,拗莲难断。
恁风流也称,玉台新序,衍波传遍。
京国事,井华朝汲,秋水宵吟,法曲红箫亲按。
去年元夜,佳节重阳,南宋倩魂还见。
艳绝珊株网闿,百衲补琴,九华裁扇。
听瑶空、笙鹤风高,花外绮霞吹满。
梧叶飘翻,花阴转、露华明月。
风正起、深闺乍冷,罗衣寒怯。
络纬啼寒催短梦,怨蛩声咽悲长别。
叹可怜、回首又关情,新鶗鴃。憔悴尽,清秋节。
增怅望,肠如结。见几行征雁,锦书周摺。
唳落西楼飞不定,音传塞北浑难说。
问天涯、归去是何时,情凄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