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明晨邦相为具邀余同次公登兰阴山迨暮乃别·其二》
《明晨邦相为具邀余同次公登兰阴山迨暮乃别·其二》全文
明 / 胡应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扪萝日暮到苍茫,绝壁看天兴转狂。

三洞霞光回蜡屐,九峰云色堕胡床。

青精欲借仙人箸,白练偏题国士裳。

怅望十旬虚左意,片帆箫鼓下浔阳。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位诗人与友人在傍晚时分攀登兰阴山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登山过程中的自然景观和内心情感的变化。

首句“扪萝日暮到苍茫”,以“扪萝”这一动作形象地表现了登山的艰难与努力,而“日暮到苍茫”则营造出一种时间流逝、景色渐变的氛围,暗示着旅程的漫长与挑战。

“绝壁看天兴转狂”一句,将视角转向山顶,通过“绝壁”与“天”的对比,展现了山之高峻与天空的辽阔,同时“兴转狂”一词生动地表达了诗人面对壮丽景色时内心的激荡与兴奋。

接下来,“三洞霞光回蜡屐,九峰云色堕胡床”两句,进一步描绘了山中景色的奇幻与多变。霞光在三洞间回旋,蜡屐被霞光映照,云色仿佛坠入胡床,这些景象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青精欲借仙人箸,白练偏题国士裳”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将登山的过程与神话传说相结合,青精(一种传说中的仙药)与仙人的箸(筷子),以及白练(象征纯洁与高洁)与国士的衣裳,都体现了诗人对超凡脱俗境界的追求。

最后,“怅望十旬虚左意,片帆箫鼓下浔阳”表达了诗人对未能与友人共度十旬时光的遗憾,以及对未来的期待,想象着友人乘船伴着箫鼓声前往浔阳的情景,既有离别的伤感,也有对相聚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登山过程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超凡境界的向往以及对友情的珍视,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诗意。

作者介绍
胡应麟

胡应麟
朝代:明   字:元瑞   号:少室山人

(1551—1602)明金华府兰溪人,字元瑞,号少室山人,更号石羊生。万历间举人,久不第。筑室山中,购书四万余卷,记诵淹博,多所撰著。曾携诗谒王世贞,为世贞激赏。有《少室山房类稿》、《少室山房笔丛》、《诗薮》。
猜你喜欢

新春重华宫恭侍皇太后家宴

孙曾引领綵衣迎,行乐官中和气盈。

鸳瓦栖霙为喜色,凤笙按曲是春声。

五辛盘献先人日,六叶蓂舒正午晴。

爱敬一心承色笑,愿留羲驭驻南荣。

(0)

西陵竹枝

荷灯百尺接秋河,犹似秦兵驻绿萝。

更说元宵风景好,竹枝歌续采茶歌。

(0)

试春衣.春雪

雪如银。暖风飏处暗随人。

轻松纤软娇无力,鸳鸯瓦上,香销影断,毕竟是初春。

(0)

沁园春.题丁子硁还读我书之村

万事都慵,懒慢无堪,悲歌自怡。

去城西十里,诛茅为屋;柳边一带,种菊编篱。

贮尽好书,买来破砚,泽畔行吟有所思。

烟深处,更平田莳药,曲水通池。从他城市纷靡。

只泌水衡门可乐饥。听夕阳牛背,数声笛弄;

晚秋蟹舍,几点渔炊。

插架标题,充籯书画,一幅渊明归去辞。

人间世,自读书以外,无事堪为。

(0)

古诗

炎州荣橘树,华实共葳蕤。

秋风发奇色,绿叶正含滋。

蹉跎白日晚,霜雪迫前期。

古香徒自悦,独秀岁寒时。

空山人不见,奈此佳人姿。

受命生南国,悲君白玉墀。

(0)

茉莉

薰风拂井栏,茉莉倚栏开。

香色及姿态,诚不减寒梅。

胡乃人所重,高下相殊哉。

值时有难易,立节贵不回。

板荡识忠臣,苏武信难侪。

(0)
诗词分类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诗人
章甫 郑獬 韩上桂 郭钰 林鸿 孔武仲 邓林 潘希曾 庞嵩 释怀深 张穆 袁说友 谢肃 董纪 周岸登 杨爵 孙应时 林大钦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