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疏花影掩重门,寂寂明窗香尚温。
欲下并刀还忖度,频量玉尺费评论。
清泉细细霏樱口,铜斗轻轻熨縠痕。
未识沈郎腰瘦否?裁成赢得倍销魂。
扶疏花影掩重门,寂寂明窗香尚温。
欲下并刀还忖度,频量玉尺费评论。
清泉细细霏樱口,铜斗轻轻熨縠痕。
未识沈郎腰瘦否?裁成赢得倍销魂。
这首诗《裁衣》由清代诗人许雷地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裁缝在准备裁剪衣物时的复杂心情与细致过程。诗中以“扶疏花影掩重门,寂寂明窗香尚温”开篇,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仿佛是主人公在宁静的夜晚独自思考,花影与香气交织,增添了几分诗意。
接下来,“欲下并刀还忖度,频量玉尺费评论”两句,直接点明了诗的主题——裁衣。诗人在这里使用了“并刀”和“玉尺”,分别代表了裁剪工具和量度标准,形象地展现了裁缝在裁剪衣物前的慎重考虑和反复衡量的过程。这种对细节的精细处理,不仅体现了裁缝技艺的高超,也反映了其对作品质量的严格要求。
“清泉细细霏樱口,铜斗轻轻熨縠痕”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裁缝在准备过程中的一些细节动作,如用清泉湿润嘴唇(“霏樱口”),用铜斗轻轻熨烫布料上的褶皱(“熨縠痕”)。这些细节描写不仅增加了画面感,也暗示了裁缝工作的细致与耐心。
最后,“未识沈郎腰瘦否?裁成赢得倍销魂”两句,以一个巧妙的问句收尾,将主题引向更深的层面。这里借用了“沈郎”的典故,指的是南朝诗人沈约,以其体态消瘦著称。诗人在这里询问“沈郎腰瘦否”,实际上是在探讨作品完成后,是否能像沈约的诗歌一样,赢得人们的赞赏与喜爱。这不仅是对裁缝技艺的肯定,也是对其作品艺术价值的一种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裁缝在准备裁剪衣物时的复杂心理活动和对作品的精心雕琢,同时也蕴含了对艺术创作追求完美、渴望得到认可的普遍情感。
轻烟逗雨。把阵阵柔风,低萦庭树。
草色乍芳,梅影初斜消几许。
春莺早暗惊时序,上元也、无端来去。
鸭香蕙翠,鹊声弄喜,画阑私语。渐近。
飞花引燕,帘前舞、又惹人添离句。
■锁星残,玉胆瓶欹银屏晚,松梢月冷浮清露。
浅寒淡、碧云横暮。知见红绿争妍,总堪愁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