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谁不出陶镕,耆旧皆归聘召中。
周室中兴由任使,颂声今可继周崧。
人才谁不出陶镕,耆旧皆归聘召中。
周室中兴由任使,颂声今可继周崧。
此诗是对郑丞相的赞颂之作,诗人运用了古代人才辈出的陶镕和聘召中来比喻郑丞相的人才与地位。"人才谁不出陶镕"一句表明人才如陶镕一般层出不穷,而郑丞相则是其中的佼佼者;"耆旧皆归聘召中"则强调即便是年迈古稀之人,也都被聘请至召中,显示了郑丞相对人才的重视与吸引力。接下来的"周室中兴由任使"表达了国家通过郑丞相这样的贤才实现中兴的愿景;最后"颂声今可继周崧"则预示着郑丞相的美好名声如同古代周公旦般流传后世,充满了对其贤能与功绩的赞誉。整首诗通过历史人物的引证和夸张手法,展现了诗人对于郑丞相卓越能力与贡献的高度评价。
锦水绿未波,摩诃柳初碧。
东风昨更寒,为送将归客。
兰陵归客感年新,不待莺啼早惜春。
二月云山三峡树,五湖烟水一家人。
枫树青青洞庭路,桂楫夷犹复容与。
一片江南江北春,君行远到花开处。
戍鼓楼船且未休,石城淮浦忆前游。
谢公棋罢东山冷,陆弟诗成洛水秋。
旧苑垂杨不堪折,海边芳草催鶗鴂。
览古空怜瓜步潮,相思吟向苏台月。
莫道崎岖入蜀非,君平避世久忘机。
借问南阳一龙卧,何似临邛驷马归。
清秋风日宜别离,石弯双折垂杨枝。
醉把金鞭入红树,坐看孤棹出青溪。
溪回路转秋烟烧,咫尺千重隔芳峤。
马上相逢舟上人,遥遥语笑风吹到。
道旁回首各东西,客子经过意不迷。
芦洲碧水随秋雁,茅屋炊烟闻午鸡。
云山十日同游衍,云林几曲仍相见。
别后谁言即歧路,归来孤坐怀清晏。
高楼寂寞向黄昏,独想行舟拂月痕。
空江夜泊亲渔火,微路潜行度石门。
秋山远近寻烟树,迢迢自作怀人句。
晚津骄马渡频嘶,长记停鞍送君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