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波瀰瀰锦鳞美,尺书中有相思子。
柳枝枯尽江上青,兔走乌飞速如水。
去雁声遥不复回,烟江几日风帆开。
酒香百瓮泼春泪,惆怅故人殊未来。
锦波瀰瀰锦鳞美,尺书中有相思子。
柳枝枯尽江上青,兔走乌飞速如水。
去雁声遥不复回,烟江几日风帆开。
酒香百瓮泼春泪,惆怅故人殊未来。
这首清代诗人李应莘的《杂咏(其二)》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首句“锦波瀰瀰锦鳞美”,以锦鲤游动的江面比喻书信中的温情,暗示着远方的思念。“尺书中有相思子”进一步点明了书信中寄托的深深情意。接下来,“柳枝枯尽江上青”借景抒情,柳树虽枯,但江水依旧,象征着时光流转,而情感如江水般长久。
“兔走乌飞速如水”运用了比喻,形容时间流逝之快,如同兔子和乌鸦的快速移动,暗示着分离的无奈与岁月的无情。“去雁声遥不复回”则借大雁南飞,传达出音信难达的哀愁。“烟江几日风帆开”描绘了江面上烟雾缭绕,期待着风帆早日扬起,传递消息。
最后两句“酒香百瓮泼春泪,惆怅故人殊未来”,诗人借酒浇愁,满腔的遗憾和对故人的思念化作泪水,表达了深深的期盼与失落。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展现了诗人细腻的情感世界和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