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思来中,解之以书书不通。
郎且绝意倚酒卮,洒泪相将帐为篷。
漏刻何心悬悬空,灯花何事等等红。
我在何处问天公,塞上中原一残丛。
暧暧阵云湿夜风,二地机声笛声同。
友人聊聊谓我庸,庸未可憔友亦云。
我亦闻大抵局局麻耶纸,奈何奈何不得已。
都是截情成苏李,明妃马背辞帝里。
绿珠楼下随石氏,居士闻之大笑矣。
忧思来中,解之以书书不通。
郎且绝意倚酒卮,洒泪相将帐为篷。
漏刻何心悬悬空,灯花何事等等红。
我在何处问天公,塞上中原一残丛。
暧暧阵云湿夜风,二地机声笛声同。
友人聊聊谓我庸,庸未可憔友亦云。
我亦闻大抵局局麻耶纸,奈何奈何不得已。
都是截情成苏李,明妃马背辞帝里。
绿珠楼下随石氏,居士闻之大笑矣。
这首诗描绘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复杂心情和对命运的无奈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如“忧思”、“酒卮”、“帐为篷”、“漏刻”、“灯花”等,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首句“忧思来中,解之以书书不通”,开篇即点出主人公内心的忧虑与困扰,试图通过书写来寻求解脱,但似乎并未找到答案。接着,“郎且绝意倚酒卮,洒泪相将帐为篷”,描述了主人公借酒浇愁的情景,以及在帐篷中独自落泪的孤独画面,形象地表现了他面对困境时的无助与悲伤。
“漏刻何心悬悬空,灯花何事等等红”,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的表达,通过对比“漏刻”的静默与“灯花”的等待,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希望的渺茫。最后,“我在何处问天公,塞上中原一残丛”,表达了主人公对命运的质疑与无奈,将自己置于广阔天地间的一棵残败之树之上,象征着个人在命运面前的微不足道。
接下来的段落中,诗人通过“暖暖阵云湿夜风,二地机声笛声同”描绘了一幅夜晚景象,阵云、夜风、机声与笛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诗中人物的情感体验。
“友人聊聊谓我庸,庸未可憔友亦云”,反映了周围人的态度,他们或许认为主人公过于平凡或无能,但这并未减轻主人公内心的痛苦。紧接着,“我亦闻大抵局局麻耶纸,奈何奈何不得已”,表明主人公也意识到自己的处境,但面对现实的无奈,只能接受。
最后,“都是截情成苏李,明妃马背辞帝里。绿珠楼下随石氏,居士闻之大笑矣”,通过引用历史典故,如苏李赠别、王昭君出塞、绿珠投井等,表达了对历史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感慨,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脱与豁达的态度,似乎在笑对人生的无常与命运的捉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运用,深刻地揭示了人在面对困境时的内心世界,以及对命运的思考与感悟。
应供何来此,囊书谒紫宸。
清閒频赐对,止观久谈真。
恳谢兰袍宠,恩颁宝字新。
重还乡寺日,学侣益归亲。
早年相值浙江边,多见新诗到处传。
楼上金蛇惊妙句,卷中腰鼓伏长篇。
仳离岁月流如水,抑郁情怀积似烟。
今日柏台相望处,隔垣音响莫由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