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掌舍鱼吾有取,自幼尝闻子车语。
饭香猎户分熊白,妙语涪翁乃能吐。
世间两味果称珍,故人念我肯珍分。
数千里致良不易,食美真当持献君。
从小知尝熊胆苦,人不通今宁识古。
熊皮兀坐二十年,毛去皮存缝谁补。
人言穷命有时通,老翁八十卜非熊。
试将两味从公卜,世间真有磻溪翁。
熊掌舍鱼吾有取,自幼尝闻子车语。
饭香猎户分熊白,妙语涪翁乃能吐。
世间两味果称珍,故人念我肯珍分。
数千里致良不易,食美真当持献君。
从小知尝熊胆苦,人不通今宁识古。
熊皮兀坐二十年,毛去皮存缝谁补。
人言穷命有时通,老翁八十卜非熊。
试将两味从公卜,世间真有磻溪翁。
这首诗语言诙谐,意蕴深长,通过对熊掌和鱼的取舍,表达了诗人对美食的独到见解和个人情感。开篇即以“熊掌舍鱼吾有取”引出话题,熊掌与鱼在古代都是珍贵的美食,但诗人有自己的选择,这个选择不仅关乎味觉,更蕴含哲理。
“自幼尝闻子车语”,这里的“子车语”可能是指某种高深的道理或是对熊掌之类美食的特别理解。随后,“饭香猎户分熊白,妙语涪翁乃能吐”,诗人通过描绘熊掌的美味和特有的烹饪方法,以及“妙语”来表达自己对这道美食的独特领悟。
接着,“世间两味果称珍,故人念我肯珍分”,在这里,诗人进一步强调了这两种美食的珍贵,以及他人的记忆和对自己的认可。紧接着,“数千里致良不易,食美真当持献君”,诗人表达了即便远道而来,也愿意分享这份美好的心情。
“从小知尝熊胆苦,人不通今宁识古”,这里透露出诗人的早慧和对传统的尊重,同时也反映出时代变迁,人们对于传统美食认知的变化。然后,“熊皮兀坐二十年,毛去皮存缝谁补”,这两句通过对熊皮长时间保存而未被利用的描写,诗人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的无常。
“人言穷命有时通,老翁八十卜非熊”,在这里,诗人表达了对生命、命运以及个人选择的深刻理解。最后,“试将两味从公卜,世间真有磻溪翁”,诗人通过“试”字,仿佛在进行一种尝试或是证明,强调这两种美食在世间确实存在,如同传说中的磻溪翁一般。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对美食的鉴赏,更是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个人选择的一次深刻反思。
波涛几千里,汹汹东南注。
故人帆北风,绝意蛟龙怒。
孤州何处城,几尽长江路。
鸿雁方来飞,霜雪且凝冱。
夜旦耳目中,动与客心忤。
况乃青云姿,四十困不遇。
有室常罄悬,未免折腰去。
命也天造之,智力岂其预。
端能一判然,楚越犹跬步。
崖边晚分携,君颜湛如故。
箪食凄穷阎,綵衣焕华屋。
公子谢群居,几年羊胛熟。
逢迎纷故人,趣异终疑独。
精诚洞虚无,相应比如竹。
不羡春风前,流莺啭乔木。
勤勤通昔心,全胜书一束。
胡然亦神游,邂逅同梦鹿。
夜旦环中来,梦觉更主仆。
只今所见闻,转手惊莫复。
冰释倘未能,兹焉良可烛。
使君终宴先归休,菱盘藻带妨移舟。
湖边何处月已到,观音堂下寒光浮。
鼎来谈笑托新兴,沉沉万籁乾坤幽。
云端飞翼弄清霭,波间戏鬣吹轻沤。
凉飙袭尘了无迹,似动不动蒹葭洲。
却观落日倚栏处,天东缥缈横高楼。
不须要月共形影,吾曹兹焉成献酬。
单衣盈露坐忘返,亦忘佳客相与留。
始知人世恶尘土,生平今夕方中秋。
昨宵莲社二三子,借问赏心如此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