茸长八叉老,蜕然去不留。
无从别麇麈,又几阅春秋。
形欲成芝朵,坚将变石头。
雅宜供架笔,毛颖本同游。
茸长八叉老,蜕然去不留。
无从别麇麈,又几阅春秋。
形欲成芝朵,坚将变石头。
雅宜供架笔,毛颖本同游。
此诗描绘了鹿角制成的笔架之独特与雅致。首句“茸长八叉老”,以鹿角的自然生长形态开篇,形象地描述了鹿角的形状如同长满茸毛的树枝,经过岁月的积累,形成了“八叉”的独特结构。接着,“蜕然去不留”一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鹿角在经历了岁月的洗礼后,最终化为笔架,其原有的生命痕迹仿佛被时间带走,不再留下任何痕迹。
“无从别麇麈,又几阅春秋”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流逝和物是人非的感慨。鹿角原本属于动物,如今却成为了文房四宝之一,见证了无数的岁月更迭。接下来的“形欲成芝朵,坚将变石头”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赞美了鹿角笔架的形态之美和材质之坚,仿佛它既蕴含着仙界的灵芝之花,又具备了岩石般的坚韧不拔。
最后,“雅宜供架笔,毛颖本同游”表达了对鹿角笔架的赞赏之情,认为它不仅适合作为文房用品,与毛笔等一同使用,更体现了文人雅士对于自然之美的追求与融合。整首诗通过对鹿角笔架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与艺术结合的独特见解,以及对传统文具的深厚情感。
画松不必真似松,风骨略与画马同。
毕宏曹霸两奇绝,妙意正在阿堵中。
君家素璧光如雪,上有虬枝老垂铁。
晚岁长同怪石寒,炎天耻受高云热。
江翻树转争喧豗,十步九战何时开。
阴房半扃山鬼啸,海水不断天风来。
城南野人颇醇古,坐受凉秋满虚宇。
安得移来十丈青,高价如山弃如土。
知君此兴迥莫攀,谓予苦绊风尘间。
携琴载鹤招使去,我家自有徂徕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