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乾坤十四春,逃兵逃贼两频频。
争场麾盖还松柏,腴土官酋互主宾。
衾冷可知身是客,窗寒应笑月窥人。
短篙渔父增惭影,恋旧经年又送新。
落落乾坤十四春,逃兵逃贼两频频。
争场麾盖还松柏,腴土官酋互主宾。
衾冷可知身是客,窗寒应笑月窥人。
短篙渔父增惭影,恋旧经年又送新。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上杓江楼时的所见所感,以十四年的时空跨度为背景,展现了社会变迁与个人流离失所的境遇。首句"落落乾坤十四春",寥寥数字便勾勒出广阔天地间历经多个春天的沧桑,暗示了时代的动荡不安。
"逃兵逃贼两频频"进一步揭示了战乱频仍的社会现实,逃兵和盗贼的频繁出现,反映了世道的混乱和人心惶惶。"争场麾盖还松柏"则借松柏的形象,寓意在乱世中仍有坚守节操的人,表达了对忠诚和坚韧的赞美。
"腴土官酋互主宾"一句,揭示了权贵之间的尔虞我诈,官僚与地方势力互相角逐,如同宾客间的主客关系。"衾冷可知身是客",诗人以自身孤寂的境况,表达了漂泊异乡的孤独和无奈。
"窗寒应笑月窥人"通过拟人手法,写月光如嘲笑般窥视着诗人,更添凄凉。"短篙渔父增惭影"描绘了渔父的简朴生活,诗人看到自己与之相比,更觉羞愧。最后,"恋旧经年又送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以及面对新旧交替的感慨。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对历史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描绘,展现了清末社会的复杂面貌,以及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深刻体悟。
启册观往载,摇怀考今情。
终古已寂寂,举世何营营。
悟彼众仙妙,超然含至精。
凝神契冲玄,化服凌太清。
心同宇宙广,体合云霞轻。
翔风吹羽盖,庆霄拂霓旌。
龙驾朝紫微,后天保令名。
岂如寰中士,轩冕矜暂荣。
禅客无心杖锡还,沃洲深处草堂闲。
身随敝屦经残雪,手绽寒衣入旧山。
独向青溪依树下,空留白日在人间。
那堪别后长相忆,云木苍苍但闭关。
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
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
漠漠尘中槐,两两夹康庄。
婆娑低覆地,枝干亦寻常。
八月白露降,槐叶次第黄。
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
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此如小人面,变态随炎凉。
共知松胜槐,诚欲栽道傍。
粪土种瑶草,瑶草终不芳。
尚可以斧斤,伐之为栋梁。
杀身获其所,为君构明堂。
不然终天年,老死在南冈。
不愿亚枝叶,低随槐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