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门明月里,清响落云端。
谁道繁砧杵,皆经制绮纨。
无衣秋赋急,邻烛夜光残。
寄语琼楼妇,重帘未觉寒。
千门明月里,清响落云端。
谁道繁砧杵,皆经制绮纨。
无衣秋赋急,邻烛夜光残。
寄语琼楼妇,重帘未觉寒。
这首《闻砧》是明代诗人邓云霄所作,描绘了深秋时节,千家万户月光下的景象,以及人们忙碌于织物制作的情景。诗中通过“千门明月里”开篇,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凉意的夜晚氛围。接着,“清响落云端”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捣衣声在月光下回荡,仿佛落在云端,既表现了声音的清脆悠扬,也暗示了劳动者的辛勤与时间的流逝。
“谁道繁砧杵,皆经制绮纨。”这两句转折,提出疑问,似乎在说,谁说这繁忙的捣衣声只是简单的劳作,其实它背后蕴含着对精美织物的精心制作,暗含了对劳动者智慧和技艺的赞美。
“无衣秋赋急,邻烛夜光残。”进一步描述了秋日的紧迫感,人们为了完成秋季的赋税任务,即使在夜晚也要加班加点,烛光渐弱,却依然不息。这里不仅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也展现了人们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与努力。
最后,“寄语琼楼妇,重帘未觉寒。”以“琼楼妇”比喻高门大户中的女性,她们或许生活在更为舒适的地方,但诗中通过“重帘未觉寒”这一细节,表达了即使是地位较高的女性,也可能感受到生活的不易和季节的变换。这句话既是对特定群体的关怀,也是对普遍生活状态的反思。
整体而言,《闻砧》通过细腻的描写和巧妙的构思,展现了明代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既有对劳动人民辛勤劳作的颂扬,也有对不同阶层生活状态的深入思考,是一首富有情感深度和时代特色的佳作。
红白莲花共一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宫娥梳洗争先后,半是浓妆半淡妆。
蔌蔌林中叶,落势殊未休。
念汝春夏间,芃芃一何稠。
朝烟坐苍翠,暮雨借膏油。
及今乃委地,只以藉马牛。
焚之扬其灰,或用粪田畴。
当记排空出,结阴弥道周。
物生固有数,时去安可留。
况汝易摆触,性质本纤柔。
惟有松竹秀,独当天地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