渺渺风帆,凄凄烟树,望中便是侬行处。
羁魂别后若相招,分付采菱歌畔、木兰桡。
翠被浓香,青帘细雨,依然坐对篷窗语。
双鱼好托夜来潮,此信拆看应傍、画眉桥。
渺渺风帆,凄凄烟树,望中便是侬行处。
羁魂别后若相招,分付采菱歌畔、木兰桡。
翠被浓香,青帘细雨,依然坐对篷窗语。
双鱼好托夜来潮,此信拆看应傍、画眉桥。
这首《踏莎美人》词,由清代词人顾贞观所作,描绘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与浪漫情调的画面。词中以“渺渺风帆,凄凄烟树”开篇,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静谧悠远的意境,仿佛引领读者步入一个远离喧嚣的世界。接下来,“望中便是侬行处”,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的思念与期待,那份情感深沉而细腻。
“羁魂别后若相招,分付采菱歌畔、木兰桡。”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离别后的思念之情,仿佛在诉说即使灵魂被羁绊,也渴望着与对方再次相遇,通过采菱的歌声和划动木兰舟的节奏,寄托了对相聚的期盼。
“翠被浓香,青帘细雨,依然坐对篷窗语。”这几句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又略带哀愁的画面,翠绿的被褥散发着浓郁的香气,细雨中的青色酒旗轻轻摇曳,主人公独自坐在篷窗前,与对方进行着心灵的对话,这份情感的交流充满了深情与不舍。
最后,“双鱼好托夜来潮,此信拆看应傍、画眉桥。”以“双鱼”作为信使,寄托了对远方之人的思念与期待,希望在夜晚潮水涌动之时,能够将这份深情传递给对方。想象着对方在收到信件时的情景,或许会是在那座名为“画眉桥”的地方,这样的设定既浪漫又充满诗意。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富有画面感的场景构建,展现了离别后对爱情的执着与怀念,以及对未来重逢的无限憧憬,体现了清代文人词作中常见的离愁别绪与浪漫情怀。
倚天百尺高台,雕帘画栋撑云表。
夜静无尘,秋魂万里,月明如扫。
谁凭栏干,玉箫声起,乘鸾人到。
信情缘有自,何须更说,?
娥空老。
我将醉眼摩挲,是谁人丹青图巧。
为惜秦姬,堪怜箫史,写成烦恼。
万古风流,传芳至此,交人倾倒。
问双星有会,一年一度,那知清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