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帝初更化,公曾以谏闻。
身虽迁柱史,袖尚有弹文。
晚境图成佛,它山预作坟。
那知非变幻,止在石桥云。
先帝初更化,公曾以谏闻。
身虽迁柱史,袖尚有弹文。
晚境图成佛,它山预作坟。
那知非变幻,止在石桥云。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王简卿侍郎三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先帝和公曾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变迁世界的感慨。
“先帝初更化”,这里的“更化”可能指的是朝代更替或是政策的改变,暗示了一种历史的变迁。"公曾以谏闻"则表明有一位官员公曾因直言进谏而声名远播。
“身虽迁柱史”,“迁柱”可能是指被贬官或流放,而“柱史”则象征着历史的记录。"袖尚有弹文",这里的“袖”和“弹”都是古代学者常用来比喻藏书和学习的词汇,意味着即使身处困境,公曾依然不忘读书学习。
“晚境图成佛”,这个句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心态。"它山预作坟",这里的“它山”可能指的是遥远或特定的地方,“预作坟”则是提前准备墓地,意味着对死亡和未来有一种预见和准备。
最后两句“那知非变幻,止在石桥云”,作者似乎在感慨世事的无常和变化,"那知非变幻"表达了一种对于不可预知的命运的无奈,而“止在石桥云”则可能象征着一种心灵的栖息之地,或是对某种永恒不变的情怀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个人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个人命运以及精神寄托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