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挽王简卿侍郎三首·其一》
《挽王简卿侍郎三首·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文]韵

先帝初更化,公曾以谏闻。

身虽迁柱史,袖尚有弹文。

晚境图成佛,它山预作坟。

那知非变幻,止在石桥云。

(0)
翻译
先帝刚开始推行改革时,您曾经因为进谏而闻名。
虽然您的职位升迁为柱史,但袖中仍有针砭时弊的文字。
晚年您致力于佛教修行,仿佛预见他日之事,预先为自己选好了墓地。
谁曾想这一切并非幻变,最终只留下石桥边的云烟。
注释
初更化:开始推行改革。
以谏闻:因进谏而闻名。
柱史:古代官职,负责记录重要事务。
弹文:指批评时政的文章。
晚境:晚年。
图成佛:致力于佛教修行。
它山预作坟:预先为自己选好墓地。
非变幻:并非虚幻的变化。
石桥云:石桥边的云烟,象征人生的短暂和无常。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挽王简卿侍郎三首(其一)》。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通过对先帝和公曾的描述,表达了自己对往昔时代的怀念以及对变迁世界的感慨。

“先帝初更化”,这里的“更化”可能指的是朝代更替或是政策的改变,暗示了一种历史的变迁。"公曾以谏闻"则表明有一位官员公曾因直言进谏而声名远播。

“身虽迁柱史”,“迁柱”可能是指被贬官或流放,而“柱史”则象征着历史的记录。"袖尚有弹文",这里的“袖”和“弹”都是古代学者常用来比喻藏书和学习的词汇,意味着即使身处困境,公曾依然不忘读书学习。

“晚境图成佛”,这个句子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寄托的心态。"它山预作坟",这里的“它山”可能指的是遥远或特定的地方,“预作坟”则是提前准备墓地,意味着对死亡和未来有一种预见和准备。

最后两句“那知非变幻,止在石桥云”,作者似乎在感慨世事的无常和变化,"那知非变幻"表达了一种对于不可预知的命运的无奈,而“止在石桥云”则可能象征着一种心灵的栖息之地,或是对某种永恒不变的情怀的追求。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历史的回顾和个人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于时代变迁、个人命运以及精神寄托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效李长吉一首次中孚韵

白露下百草,庭阶陨红兰。

愁肠剧车轮,夜夜相回环。

青灯照鱼目,梦向交河还。

枕冷珊瑚枝,不知双涕潸。

(0)

补牛尾八阕乐歌辞·其七依地德

彼奠而靡隳兮惟厚。

取财而勿匮兮,惟百耕者馀饩宿陇首。

俾我不武,法其阴德。

(0)

拟唐凯乐歌四首·其二应圣期

千载开昌运,三灵恊睿谟。

金轮神化衍,玉牒庆源储。

砺带河山誓,幅员夷夏图。

大明真普遍,万物尽昭苏。

制作兴王夏,歌讴属帝虞。

从此承平后,祯祥纪瑞符。

(0)

寄赵子将二首·其二

怜君落魄不堪羁,笑我如君不我痴。

世事只今如戏剧,也甘晦迹向明时。

(0)

题万里江山图

昔年曾作子长游,万里江山一客舟。

揽得瑰奇满胸臆,怪来开卷思悠悠。

(0)

次韵答周尊师

行李西来自豫章,东风拂面柳丝黄。

壶中日月青铜镜,方外神仙白羽裳。

老子藏书尝作史,太玄执戟谩为郎。

十年乱后重相见,颇觉形神欲两忘。

(0)
诗词分类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诗人
刘秉忠 武元衡 柳宗元 高攀龙 吾丘衍 陈陶 谢灵运 张养浩 曹唐 孙思邈 王贞仪 马戴 洪皓 刘敏中 吴筠 范当世 陈继昌 赵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