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平戈头叹》
《长平戈头叹》全文
明 / 乌斯道   形式: 古风

降虏之戈舆入关,千年尚落泥沙间。

腥铁阴生紫花出,血痕半蚀朱砂斑。

惊看故物为磨洗,似见风云掌中起。

风云惨澹坑堑深,冤气浮沈铁光里。

当时挥戈期第一,一鼓能回鲁阳日。

谁知括母空上书,竟堕长陵锐头术。

遗铁尺馀人共传,四十万人谁见怜。

人骨烟消铁无恙,流传作鉴非皇天。

天下茫茫仗真宰,格斗何须血成海。

长平道上有人行,百胜秦兵岂长在。

(0)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乌斯道的《长平戈头叹》以长平之战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描绘长平戈头的沧桑变迁,表达了对战争残酷和人性悲剧的深刻反思。

首句“降虏之戈舆入关,千年尚落泥沙间”描绘了战败敌人的兵器被缴获,历经千年仍埋没于尘土中的景象,暗示着历史的沉淀与遗忘。接下来的“腥铁阴生紫花出,血痕半蚀朱砂斑”则通过生动的细节,刻画出戈头曾经沾染的血腥和悲惨,仿佛能看到当年战场的惨烈。

“惊看故物为磨洗,似见风云掌中起”一句,诗人通过想象,仿佛能从戈头的磨损痕迹中看到风云变幻的历史画面,暗示着战争带来的巨大影响。“风云惨澹坑堑深,冤气浮沈铁光里”进一步渲染了战争的阴暗面,以及无辜生命的沉冤。

“当时挥戈期第一,一鼓能回鲁阳日”借古人期望一击扭转战局的典故,反讽战争的无常和人力的无力。“谁知括母空上书,竟堕长陵锐头术”引用了赵括母亲上书求免儿子参战的故事,揭示了战争决策的失误和牺牲者的悲剧。

“遗铁尺馀人共传,四十万人谁见怜”表达对无数无辜士兵的哀悼,以及对世人冷漠的批判。“人骨烟消铁无恙,流传作鉴非皇天”强调历史的无情和命运的不公,铁戈虽存,但无法抚慰亡者。

最后两句“天下茫茫仗真宰,格斗何须血成海”呼吁依靠公正的力量而非无休止的杀戮来解决问题,而“长平道上有人行,百胜秦兵岂长在”则以疑问收束,暗示胜利终将过去,历史的车轮将继续滚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长平戈头为载体,寓言深远,对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内涵。

作者介绍

乌斯道
朝代:明

元明间浙江慈溪人,字继善。乌本良弟。与兄俱有学行。长于诗,意兴高远,飘逸出群。尤精书法。洪武初得有司荐,为永新县令,有惠政。后坐事谪戍定远。放还,卒。有《秋吟稿》、《春草斋集》。
猜你喜欢

驻跸静寄山庄二律·其一

名山与我有宿约,旋跸定当数日留。

岚态松姿恰宜意,旧题新什检从头。

军书幸免常问夜,活画还疑镇对秋。

却是春工不相让,红红白白早迎眸。

(0)

再题桃花寺八景·其三吟清籁

不计春秋翠郁蒸,每来?听籁声澄。

如今拟问陶弘景,似此高楼值几层。

(0)

杏花

前朝御园中,杶苞才欲放。

今日行宫侧,杏朵则已旺。

始信阳春脚,与人不相让。

一枝出墙头,艳艳东风飏。

客来固有情,客去原无恙。

(0)

赅春园

舍舟顾空澄,拾级登峻陡。

劳逸岂不殊,知常道乃久。

小园筑山阴,亭台颇亦有。

游目足谧怀,契神可默口。

赅春亶赅春,讵谓富花柳。

选注设相衡,信非自享帚。

(0)

宋瓷骆驼

泉渠奇种出荒遐,写象双峰亦自嘉。

乍可昂头辞巩革,漫称闭口解埋沙。

致遥惟许哥舒翰,负重得休纥那耶。

修内陶成供秘玩,讵期五国伴愁嗟。

(0)

邹一桂梅竹

碧琳竹与粉珠梅,著壁多时谢别裁。

寻咏睪然缅江左,平安春信早传来。

(0)
诗词分类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诗人
韩菼 江万里 钱大昕 魏禧 冯梦祯 陈抟 王居安 陈寿祺 甄龙友 归子慕 刘泾 载湉 支遁 张协 蔡元定 冯延登 杨师道 刘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