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心蟠石苍虬立,山激江流浪头急。
风昏月暗鱼龙愁,电掣云奔鬼神入。
船头星斗天为低,夜潮生寒洲渚移。
鸣舷鼓枻惊楚子,危樯远缆号吴儿。
篙师咄咄自相语,明发扁舟系何许。
半月行江十日风,寸步家山隔秦楚。
黄衫年少金雕鞍,日高华屋春梦残。
插花走马咸阳道,世上空嗟行路难。
江心蟠石苍虬立,山激江流浪头急。
风昏月暗鱼龙愁,电掣云奔鬼神入。
船头星斗天为低,夜潮生寒洲渚移。
鸣舷鼓枻惊楚子,危樯远缆号吴儿。
篙师咄咄自相语,明发扁舟系何许。
半月行江十日风,寸步家山隔秦楚。
黄衫年少金雕鞍,日高华屋春梦残。
插花走马咸阳道,世上空嗟行路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江景画面,充满了动感和意象。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表现了自己旅途中的种种感受和内心的情感波澜。
“江心蟠石苍虬立,山激江流浪头急。” 这两句开篇便以强烈的动态画面展现了江水的汹涌与山势的险峻,蟠石如同苍虬般屹立江中,山势激荡着江水,使得江流变得更加湍急。
“风昏月暗鱼龙愁,电掣云奔鬼神入。” 这两句则描绘了一种超自然的氛围。风和月都被渲染成一种阴郁与不祥的气息,而那游走其中的鱼龙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忧愁。而当电光划破云端,鬼神似亦随之潜入,这一切都为诗中营造了一种神秘而紧张的情境。
“船头星斗天为低,夜潮生寒洲渚移。” 这里描绘的是夜航的景象。星辰似乎贴近水面,使得夜晚的江上显得异常寂静与孤独。而那随波动的夜潮,又给人一种时间和空间都在流转中的错觉。
“鸣舷鼓枻惊楚子,危樯远缆号吴儿。” 船声、鼓声交织,惊扰了那些有着深情的人们。诗中提及的“楚子”、“吴儿”,可能是指特定历史人物,但在这里更多地成为了诗境中的意象。
“篙师咄咄自相语,明发扁舟系何许。” 这里则转向了江上船夫之间的对话,他们或许是在讨论着前行的路线,或是彼此间的故事。这个场景既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也增添了一份温馨。
“半月行江十日风,寸步家山隔秦楚。” 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时间感知上的困惑和对远方家园的思念。半个月的时间里,江上行进了十天,而那遥远的家山,却如同隔世。
“黄衫年少金雕鞍,日高华屋春梦残。” 这里的黄衫少年可能是诗人自指,或是一种意象上的寄托。金雕鞍则显示了一种豪迈与自由。而那未尽的春梦,则是对逝去青春和美好时光的一种留恋。
“插花走马咸阳道,世上空嗟行路难。” 最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于旅途生活的感慨。插花走马,是一种放纵与潇洒,而那咸阳道,则充满了历史的沧桑和现实的艰辛。而“世上空嗟行路难”,则是对这旅途中种种困苦和无常的一种深刻感悟。
总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也透露了他对于生命、时间和空间的深入思考。
剑溪之南有佳处,山灵尸之不轻付。
张公鼻祖晋司空,谈笑得地开窗户。
溪光如镜新拂拭,白云青嶂无朝暮。
伏几读书时举头,万象争陈陶谢句。
公今仙去有嗣子,关塞崎岖方叱驭。
山城何曾叹如斗,皦皦不受世俗污。
君不见伾文往者势如山,朝士几人无汗颜。
尊公遗事不须述,但看当时出处间。
卖药锦城中,烧丹雪山麓。
石窦取鹅管,玉床收箭镞。
紫云晨覆鼎,白虹夜穿屋。
鬼神严厉守,沆瀣勤沐浴。
此士真可人,高简遗世俗。
江头十年别,颜色炯在目。
使来每寄声,喜我淡无欲。
灵剂何必多,分饷一黍足。
海东铜盆面五尺,中贮涧泉涵浅碧。
岂惟冷浸玉芙蕖,青青菖蒲络奇石。
长安火云行日车,此间暑气一点无。
纱幮竹簟睡正美,鼻端雷起惊僮奴。
觉来隐几日初午,碾就壑源分细乳。
却拈燥笔写新图,八幅冰绡瘦蛟舞。
还乡老未死,举目少耆宿。
邑屋亦或非,所馀但乔木。
曩时列鼎家,今不饱半菽。
盛衰迭变迁,何者非陵谷。
羸然九十翁,世故见已熟。
偶能达一理,万事等破竹。
布缝一称衣,藜煮半釜粥。
馀年更何为,枕藉糟与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