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乡老未死,举目少耆宿。
邑屋亦或非,所馀但乔木。
曩时列鼎家,今不饱半菽。
盛衰迭变迁,何者非陵谷。
羸然九十翁,世故见已熟。
偶能达一理,万事等破竹。
布缝一称衣,藜煮半釜粥。
馀年更何为,枕藉糟与曲。
还乡老未死,举目少耆宿。
邑屋亦或非,所馀但乔木。
曩时列鼎家,今不饱半菽。
盛衰迭变迁,何者非陵谷。
羸然九十翁,世故见已熟。
偶能达一理,万事等破竹。
布缝一称衣,藜煮半釜粥。
馀年更何为,枕藉糟与曲。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中的第四首,题为“幽居记今昔事”,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脚。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晚年生活的简朴自适。
首句“还乡老未死,举目少耆宿”描绘了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在故乡生活,周围的老一辈人物已经不多。接下来,“邑屋亦或非,所馀但乔木”暗示了家乡的变化,昔日的繁华不再,只剩下一些古老的树木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曩时列鼎家,今不饱半菽”通过对比,揭示了家族的兴衰,曾经的显赫如今只能勉强温饱。“盛衰迭变迁,何者非陵谷”进一步强调世事无常,如同山陵变为山谷,令人感叹。
“羸然九十翁,世故见已熟”表明诗人虽然身体衰弱,但对人世沧桑有着深刻的理解。“偶能达一理,万事等破竹”则展现出他偶尔洞察人生哲理,看透世间万物如竹竿般易碎的心态。
最后两句“布缝一称衣,藜煮半釜粥”描绘了诗人朴素的生活,衣食简单,但仍能自得其乐。“馀年更何为,枕藉糟与曲”表达了他对于余生的看法,选择在酒糟和美酒中度过,享受宁静的晚年时光。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展现了他晚年的豁达与超脱。
三峰亦何峻,白云亦何多。
中有高世士,冥栖掩松萝。
石泉漱寒玉,好鸟间青歌。
歌长一披拂,红紫争纷罗。
山隔五季尘,年颓万里波。
岂无经济策,肥遁矢靡他。
威凤不浪集,冥鸿难重过。
清心探化机,瞑目养天和。
真息深在踵,利贞静不讹。
只疑龙蛇蛰,不管岁月梭。
我欲升玉井,濯手攀嵯峨。
扣关起公语,妙理应如何。
欲去还自休,马图今在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