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四》
《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其四》全文
宋 / 陆游   形式: 古风  押[屋]韵

还乡老未死,举目少耆宿。

邑屋亦或非,所馀但乔木。

曩时列鼎家,今不饱半菽。

盛衰迭变迁,何者非陵谷。

羸然九十翁,世故见已熟。

偶能达一理,万事等破竹。

布缝一称衣,藜煮半釜粥。

馀年更何为,枕藉糟与曲。

(0)
注释
耆宿:年长有威望的人。
邑屋:家乡的房屋。
列鼎家:曾经显赫的家族。
半菽:粗劣的食物。
陵谷:比喻世事的巨大变化。
破竹:比喻事情进展顺利。
布缝一称衣:补丁缝制的衣服。
藜煮半釜粥:用藜草煮成的稀粥。
糟与曲:酒糟和酿酒的原料。
翻译
老人还乡仍未亡,环顾四周少长者。
家乡的房屋或许已非旧观,剩下的只有高大的树木。
昔日豪族之家,如今连粗食都难以温饱。
兴衰更替,世间万物无常,哪一样不是沧桑巨变。
这位瘦弱的九旬老翁,对人情世故已了如指掌。
偶尔能洞察一丝道理,面对万事如破竹之势。
他只穿补丁衣服,仅以藜草煮粥度日。
晚年生活何求,唯有醉酒和曲中度过余生。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幽居记今昔事十首》中的第四首,题为“幽居记今昔事”,以“诗书从宿好林园,无俗情”为韵脚。诗中表达了诗人对故乡人事变迁的感慨和晚年生活的简朴自适。

首句“还乡老未死,举目少耆宿”描绘了诗人虽年事已高,但仍在故乡生活,周围的老一辈人物已经不多。接下来,“邑屋亦或非,所馀但乔木”暗示了家乡的变化,昔日的繁华不再,只剩下一些古老的树木见证着岁月的流转。

“曩时列鼎家,今不饱半菽”通过对比,揭示了家族的兴衰,曾经的显赫如今只能勉强温饱。“盛衰迭变迁,何者非陵谷”进一步强调世事无常,如同山陵变为山谷,令人感叹。

“羸然九十翁,世故见已熟”表明诗人虽然身体衰弱,但对人世沧桑有着深刻的理解。“偶能达一理,万事等破竹”则展现出他偶尔洞察人生哲理,看透世间万物如竹竿般易碎的心态。

最后两句“布缝一称衣,藜煮半釜粥”描绘了诗人朴素的生活,衣食简单,但仍能自得其乐。“馀年更何为,枕藉糟与曲”表达了他对于余生的看法,选择在酒糟和美酒中度过,享受宁静的晚年时光。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诗人对人生的深沉思考,以及对世事变迁的淡然态度,展现了他晚年的豁达与超脱。

作者介绍
陆游

陆游
朝代:宋   字:务观   号:放翁   籍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   生辰:1125—1210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猜你喜欢

题陈希夷图

三峰亦何峻,白云亦何多。

中有高世士,冥栖掩松萝。

石泉漱寒玉,好鸟间青歌。

歌长一披拂,红紫争纷罗。

山隔五季尘,年颓万里波。

岂无经济策,肥遁矢靡他。

威凤不浪集,冥鸿难重过。

清心探化机,瞑目养天和。

真息深在踵,利贞静不讹。

只疑龙蛇蛰,不管岁月梭。

我欲升玉井,濯手攀嵯峨。

扣关起公语,妙理应如何。

欲去还自休,马图今在河。

(0)

胡学士在北京闻予病寄诗慰问次韵奉酬·其一

玉堂新署绿阴凉,日想承宣近御床。

班马雄词真特达,唐虞化日正舒长。

(0)

简胡学士索木芙蓉栽·其二

闻种拒霜遮水槛,春前分乞数枝栽。

总知宋玉才情绝,会约花时作赋来。

(0)

寄思贻兄·其四

螺湖盘古白云堆,忆著常因梦里回。

得似篮舆引诸弟,年年霜露及时来。

(0)

题画杂咏·其四

湿翠映繁红,东园起暖风。

春光何处是,都在鸟声中。

(0)

柬施景仁

膺荐朝仙阙,承恩返旧扉。

终酬元亮志,谨识冶长非。

晴巷青杨合,春园绿韭肥。

生涯方满目,从此可藏机。

(0)
诗词分类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宴会 桃花 愤世嫉俗 怀才不遇 长江
诗人
虞世南 叶绍翁 王粲 郭嵩焘 贯云石 邢昉 张华 殷云霄 王僧孺 陈德武 翁承赞 李因笃 程文海 高克恭 齐之鸾 魏源 欧阳詹 法式善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