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斋自潇洒,况复值秋初。
焚香对微雨,如在古僧居。
庭寒夕鸟下,烟淡暝松疏。
知君写诗处,高情方似余。
空斋自潇洒,况复值秋初。
焚香对微雨,如在古僧居。
庭寒夕鸟下,烟淡暝松疏。
知君写诗处,高情方似余。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静谧的空斋中独自享受秋日闲适的场景。"空斋自潇洒"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况复值秋初"则增添了季节的清新气息。"焚香对微雨"营造出一种禅意氛围,仿佛置身于古老的僧舍之中,感受着自然与心境的和谐。
"庭寒夕鸟下,烟淡暝松疏"进一步描绘了室外的景象,傍晚时分,冷清的庭院里,鸟儿归巢,烟雾轻淡,松树稀疏,画面宁静而寂寥。最后两句"知君写诗处,高情方似余",诗人推测对方也在这样的环境中诗意涌现,彼此的高雅情趣相契合,流露出诗人对友情的共鸣和欣赏。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秋雨中的静谧画卷,展现了诗人与友人共享的高雅情趣,以及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深感悟。
日日登楼,一换一番春色,者似卷如流春日,谁道迟迟?
一片野风吹草,草背白烟飞。
颓墙左侧,小桃放了,没个人知。
徘徊花下,分明记得,三五年时。
是何人,挑将竹泪,黏上空枝。
请试低头,影儿憔悴浸春池。
此间深处,是伊归路,莫惹相思。
疏帘卷春晓,胡蝶忽飞来。
游丝飞絮无绪,乱点碧云钗。
肠断江南春思,粘着天涯残梦,剩有首重回。
银蒜且深押,疏影任徘徊。罗帷卷,明月入,似人开。
一尊属月起舞,流影入谁怀?
迎得一钩月到,送得三更月去,莺燕不相猜。
但莫凭阑久,重露湿苍苔。
山横眉黛浅,云拥髻鬟愁。
天香笑携满袖,曾向广寒游。
素腕光摇宝钏,金缕声停象板,歌罢不胜秋。
十指露春笋,佯整玉搔头。记钱塘,朝载酒,夜藏钩。
青衫断肠司马,消减旧风流。
三百六桥春色,二十四番花信,重会在苏州。
水调按新曲,明月照高楼。
螓首堆春,䰀鬌天然,巫云一缭。
似乌丝未综,支机方理;元蚕出浴,分茧初缫。
鬒不容膏,滑难留栉,岂待桃花插后娇。
新妆巧,任惊鸦堕马,伎尽终朝。盈盈不受云翘。
但爱煞葳蕤小步摇。怕婆娑舞罢,偎人再整;
蓬松睡起,揽镜重挑。
花下徐行,风前背立,惜别踟躇手一搔。
难忘底,是鸳鸯枕上,香雾飘飖。
屏里昊山深窃,宿酲未解,午枕初甜。
胆怯窗虚,惊起误使人嫌。
是乳鸦、声声绿树,是语燕、两两朱帘。转愁添。
斜翘不正,堕珥慵拈。厌厌。
行云飞去,潇湘江上,巫峡峰尖。
不尽销凝,海棠月上已窥檐。
蝶粉寒、羞薰翠被,灯花瘦、懒叠香奁,倚春纤。
暗啼妆泪,半袖红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