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岊虽未雄,细径自纡曲。
乍逢赤脚僧,沿山种黄独。
路出松树阴,一起不再伏。
落眦空镜寒,入掌万峦绿。
散漫东北峰,一气与归束。
浩歌天姥吟,愿追太白躅。
海岊虽未雄,细径自纡曲。
乍逢赤脚僧,沿山种黄独。
路出松树阴,一起不再伏。
落眦空镜寒,入掌万峦绿。
散漫东北峰,一气与归束。
浩歌天姥吟,愿追太白躅。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南天门至蒲桃岭行进途中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自然之美和哲思。首句“海岊虽未雄,细径自纡曲”以海岬的平凡反衬出小径的曲折蜿蜒,暗示旅程的艰辛与探索的乐趣。接着,“乍逢赤脚僧,沿山种黄独”描绘了一位赤脚僧人沿着山路种植黄精的情景,既展现了僧人的修行生活,也寓意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和谐共处。
“路出松树阴,一起不再伏”则表达了道路穿过松林,遮蔽阳光,给人一种清凉与宁静之感,同时也暗示了前行之路的坚定与不屈。接下来的“落眦空镜寒,入掌万峦绿”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天空比作空镜,强调了冬日的寒冷与静谧;而“入掌万峦绿”则描绘了春天来临,山峦披上绿装的生机勃勃景象,对比鲜明,富有季节变换的韵律美。
“散漫东北峰,一气与归束”描述了行进中逐渐接近东北方向的山峰,最终与自然融为一体,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最后,“浩歌天姥吟,愿追太白躅”表达了诗人渴望像李白一样,通过诗歌抒发内心的情感,追求自由与壮志,体现了对古代文人精神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个人情感与哲思的深刻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的欣赏与对自由精神的追求,是一首充满诗意与哲理的作品。
老㕙力能举玉杵,文阵挽强犹百钧。
惜哉变化太狡狯,向也褐衣金虎文。
宣城诸葛寂无闻,前后两刘新策勋。
谢郎神锋恨太隽,虽然岂不超人群。
三钱鸡毛吐古坟,尖奴定能张吾军。
何时酌我百壶酒,为汝醉草垂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