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青松林,照我松下户。
床前光未满,裴回更延伫。
莲漏下初更,绿烟散东坞。
浩歌步中庭,衣露湿如雨。
月出青松林,照我松下户。
床前光未满,裴回更延伫。
莲漏下初更,绿烟散东坞。
浩歌步中庭,衣露湿如雨。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待月轩中等待月升的情景。月光从青松林中透出,洒在诗人的松下小屋上,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月光并未完全照亮整个房间,而是让诗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引人遐想的光线。诗人徘徊于屋内,似乎在等待月色更加明亮,以便更好地欣赏这夜间的美景。
随着时间的推移,更深夜静,莲花漏壶显示已过初更,绿色的烟雾在东方的山坞中散去,天边逐渐显露出一片宁静与祥和。诗人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漫步于庭院之中,任由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裳,却仿佛并未察觉,全身心沉浸在这份自然之美与内心的宁静之中。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深热爱与向往,以及在静谧夜晚中寻求心灵慰藉的渴望。通过月光、松林、庭院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意境,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自然与内心世界的深刻感悟。
舟止奔牛堰,始识丹阳车。
规制殊草草,力不任驰驱。
淮安距宿迁,代之牛与驴。
轩盖乃差大,双轮夹一舆。
軝衡輗軏轸,名物与古殊。
梓人不知经,多以方言拘。
输载亦稍丰,日行百里馀。
御者非王良,隉杌不安车。
蒲轮召申公,养老宜徐徐。
干禄以为荣,愧我非纯儒。
小儿问金根,其制复焉如。
舆服汉最详,具载班范书。
慎勿似韩昶,问学当勤渠。
命驾不辞春径泥,少蓬高会帝城西。
物非我辈终无赖,书笑蒙庄只强齐。
天入湖光随广狭,山藏云气互高低。
谁怜极目茭刍里,隐隐苍龙卧古堤。
画工状物,经月经年。轩鉴照物,立写于前。
鉴之为明,犹或未精。工出人手,平与不平。
天下之平,莫若于水。止能照表,不能照里。
表里洞照,其唯圣人。察言观行,罔或不真。
尽物之性,去己之情。有德之人,而必有言。
能言之人,未必能行。
有客无知,为性太质。不忮不求,无固无必。
足蹑天根,手探月窟。所得之怀,尽赋于笔。
意远情融,气和神逸。酒放微醺,绡铺半匹。
如风之卒,如云之勃。如电之欻,如雨之密。
或往或还,或没或出。涤荡氛埃,廓开天日。
鸾凤翱翔,龙蛇盘屈。春葩暄妍,秋山崒屼。
三千簪裾,俯循儒术。百万貔貅,仰听军律。
松桂成林,芝兰满室。蜀锦初番,朝霞乍拂。
白璧一双,黄金百镒。羲之来求,牧之来乞。
物外神交,人间事毕。观者析醒,收之愈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