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载村居学养恬,未忘习气有人嫌。
课僮薙草心先快,助仆移梅力尚兼。
不分乌鸦啼锦树,绝怜紫燕傍茅檐。
路逢野老閒相问,新岁凶穰可豫占。
十载村居学养恬,未忘习气有人嫌。
课僮薙草心先快,助仆移梅力尚兼。
不分乌鸦啼锦树,绝怜紫燕傍茅檐。
路逢野老閒相问,新岁凶穰可豫占。
这首诗是宋代末年至元朝初期诗人陆文圭所作的《效后村体》。诗中,作者以十年乡村生活的经历为背景,展现了自己恬淡宁静的生活态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首句“十载村居学养恬”表达了诗人长期在乡村居住,修炼内心,追求恬静的生活状态。
“未忘习气有人嫌”则透露出诗人虽然身处乡野,但仍保留着一些书卷气,这种气质可能让周围的人有所误解或不习惯。接下来的两句“课僮薙草心先快,助仆移梅力尚兼”,通过描述诗人指导僮仆除草和协助仆人移栽梅花的场景,展现出他的勤劳和乐于助人的性格。
“不分乌鸦啼锦树,绝怜紫燕傍茅檐”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细腻观察,乌鸦在华美的树上鸣叫与紫燕在简陋茅檐下筑巢形成对比,诗人对后者充满怜爱,体现了他对朴素生活的亲近和对生命的尊重。
最后一句“路逢野老閒相问,新岁凶穰可豫占”,诗人在路上遇到闲适的老人,询问来年的收成预兆,表现出他对农事的关注以及对生活的朴素期待。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日常生活细节,展现了诗人恬淡、勤劳、热爱自然和关心民生的一面,体现了宋末元初文人士大夫的风范。
孤屿何亭亭,苍松郁相对。
池中蛟龙起,天际风雨会。
藻荇遍回塘,芙蕖出清水。
红灯迭照映,翠盖相磨倚。
十年京洛弄残书,喜见西归别驾车。
锦里追游贫莫厌,彩衣荣侍乐何如。
诏条安远民为本,才刃如君地有余。
不日还趋宣室召,伊川重访野人庐。
高枝含烟雾,密叶张羽翼。
参差随风势,惨澹入云色。
冷冷潺潺。
寒泉。
泻云间。
如弹。
醉翁洗心逃区寰。
自期猿鹤俱闲。
情未阑。
日暮造深原。
异芳谁与搴。
忘还。
琼楼玉阙,归去何年。
遗风馀思,犹有猿吟鹤怨。
花落溪边。
萧然。
莺语林中清圆。
空山。
春又残。
客怀文章仙。
度曲响涓涓。
清商回徵星斗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