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止奔牛堰,始识丹阳车。
规制殊草草,力不任驰驱。
淮安距宿迁,代之牛与驴。
轩盖乃差大,双轮夹一舆。
軝衡輗軏轸,名物与古殊。
梓人不知经,多以方言拘。
输载亦稍丰,日行百里馀。
御者非王良,隉杌不安车。
蒲轮召申公,养老宜徐徐。
干禄以为荣,愧我非纯儒。
小儿问金根,其制复焉如。
舆服汉最详,具载班范书。
慎勿似韩昶,问学当勤渠。
舟止奔牛堰,始识丹阳车。
规制殊草草,力不任驰驱。
淮安距宿迁,代之牛与驴。
轩盖乃差大,双轮夹一舆。
軝衡輗軏轸,名物与古殊。
梓人不知经,多以方言拘。
输载亦稍丰,日行百里馀。
御者非王良,隉杌不安车。
蒲轮召申公,养老宜徐徐。
干禄以为荣,愧我非纯儒。
小儿问金根,其制复焉如。
舆服汉最详,具载班范书。
慎勿似韩昶,问学当勤渠。
这首诗是宋代末期元初诗人陆文圭所作的《车》,通过对丹阳地区车辆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当地交通工具的观察和评价。诗中首先描述了舟车在奔牛堰的换乘,指出丹阳的车辆设计较为简陋,难以承受快速行驶。接着,诗人比较了车辆与牛驴的运输效率,指出虽然车辆较大且装载丰富,但驾驭技术不佳,可能导致行驶不稳定。
诗人借用典故,提到蒲轮召申公,意在倡导缓慢而安稳的养老方式,批评那些追求功名的人,暗示自己并非一心追求仕途。最后,诗人通过小孩询问车辆细节,引出汉代对于舆服的详细记载,提醒读者学习应当勤奋,不要像韩昶那样浅尝辄止。
整首诗语言质朴,寓言深刻,既展示了古代交通工具的特点,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社会风气和个人修养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