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微钟夕,阴林散夜声。
孤灯残月下,千嶂断猿鸣。
飒沓惊禅定,萧条动客情。
卷帏清不寐,松际月斜明。
洞口微钟夕,阴林散夜声。
孤灯残月下,千嶂断猿鸣。
飒沓惊禅定,萧条动客情。
卷帏清不寐,松际月斜明。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夜宿石门闻秋风》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凄凉的秋夜画面。首句“洞口微钟夕”以傍晚时分洞口传来的钟声起笔,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阴林散夜声”写夜晚树林中零星的声响,增添了秋夜的寂寥感。
“孤灯残月下”转而描绘个人独处的情景,一盏孤灯下,月光洒落,映照着千嶂山峰,增添了孤独和远方的意象。“断猿鸣”则通过哀怨的猿啼,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清与离愁。
“飒沓惊禅定”一句,写风吹过松林,打断了诗人的禅定思绪,使得心境动荡不安。“萧条动客情”则直接抒发了诗人作为旅人,面对此景所生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最后两句“卷帏清不寐,松际月斜明”,诗人无法入睡,只能卷起帷幕,凝视着明亮的月光从松树间斜照下来,更显出他的孤独与无眠,深化了全诗的秋夜主题。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夜的景色,通过声音、光线和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家乡的思念。
似阴还似晴,好风弄轻柔。
土膏春犁滑,竹深鸣禽幽。
农家颇潇洒,㶁㶁清泉流。
蹇余入茅檐,解带为小留。
荆钗三两妇,竞将机杼投。
吹炉问官人,肯吃村茶不。
群儿窗下读,千字文蒙求。
余因拊其背,劝汝早休休。
泓颖才识面,白尽年少头。
耕食而凿饮,胡不安箕裘。
乃翁听我言,急把书卷收。
遣儿出门去,一人骑一牛。
平生几两谢公屐,爱山爱水真成癖。
集云峰在指顾间,年来抗尘乃绝迹。
西风从臾作意登,佛境未入心境清。
九秋颢气接岚气,五里松声答泉声。
招提金碧压深窈,钟鼓四时递昏晓。
梵音独许山鸟听,禅梦不惊胡蝶绕。
土腴露饱蔬笋鲜,一粥一饭天上僧。
伊蒲供罢日卓午,浮空半是烹茶烟。
四藤欲知阁中味,万字欲参堂上意。
请将此事且姑置,坐看山雨濯晚翠。
金昊行秋,季商回律,天气佳处。
瑞应皇家,祥开圣旦,宝历绵基祚。
瑶池人祝,钧天乐奏,湛露宴均寰宇。
万花覆、千官尽醉,盛事顿超今古。
中兴天统,四三传序,揖逊自归明主。
黄屋非心,萝图有永,还付当今主。
希夷高蹈,寿康长保,五世祖孙欢聚。
尊之至,千秋令节,万年圣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