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不染植亭亭,为识花馨识藕馨。
君子昔人设比似,如莹正则变丹青。
污泥不染植亭亭,为识花馨识藕馨。
君子昔人设比似,如莹正则变丹青。
此诗以荷花与藕为喻,赞美君子之德。首句“污泥不染植亭亭”,描绘出荷花在污浊环境中依然挺拔独立的姿态,象征着君子即使身处险恶环境,也能保持高洁的品质。次句“为识花馨识藕馨”,进一步强调荷花与藕之间的联系,暗示君子的内在美德不仅体现在外在行为上,更深入到内心深处,如同荷花的香气与藕的香气一样,相互关联,相得益彰。
后两句“君子昔人设比似,如莹正则变丹青”引用古人将君子比作荷花和藕的传统,指出君子的品德如同荷花的纯洁与藕的质朴,即使经过雕琢,也能展现出不同寻常的美丽,如同从莹白变为绚烂的丹青。整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君子高尚品德的赞美与敬仰,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品质的追求与向往。
梅清清入骨,梅贵贵于玉。
清贵自贞静,避俗如避毒。
所以坐与卧,多在空山曲。
无如空山中,亦少幽人躅。
折梅梅不嗔,咏梅梅欲哭。
寄言作诗人,泾清以渭浊。
梅乃真伯夷,耻不食周粟。
欲咏宁伐之,可杀不可辱。
税憩适时暇,胜在城西隅。
紫氛霭佛刹,绿柚含华濡。
昔彦丽词藻,往躅何宏舒。
蕴藉渍沥液,德辉披琼琚。
亭虚湛丰草,杞棘方芟殳。
拘云袭芳若,架虹通游鱼。
良宴溢浩思,醉曳青霞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