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宫避暑今安在,英雄埋没随空埃。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王伯虎之手,名为《句(其二)》。它以深沉的历史感和对英雄命运的感慨为基调,展现了诗人对于历史变迁与个体命运之间复杂关系的思考。
“离宫避暑今安在”,开篇即以“离宫”这一历史遗迹作为切入点,暗示了曾经繁华一时的帝王行宫如今已踪迹难寻,引人思考时间的无情流逝以及历史的变迁。这里的“避暑”二字,不仅指实际的避暑行为,也暗含了逃避现实、逃避责任的深层含义,反映了历史人物在权力更迭中的无奈与逃避。
“英雄埋没随空埃”,紧承前句,将笔触转向对英雄人物的探讨。这里的“英雄”泛指历史上那些曾为国家、民族做出过贡献的人物,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文人志士。他们或许曾经辉煌一时,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事迹逐渐被遗忘,最终与尘埃融为一体,成为了历史长河中的一粒微尘。这句诗深刻地揭示了英雄人物在历史洪流中的渺小与脆弱,以及他们命运的无常。
整首诗通过对比离宫的今昔变化与英雄人物的最终归宿,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个体命运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的无力感。它提醒人们珍惜当下,同时也对历史的公正性和人性的复杂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赠何道亨转北工部侍郎理易州厂
宇宙何寥邈,造化苦长勤。
绵绵初生条,倏忽摧为薪。
采薪须采枝,采薪休采根。
枝伤可复生,根蹶难为春。
牛山既濯矣,乃尚寻斧斤。
斧斤亦易缺,生理亦易灭。
畴若予草木,帝咨益重烈。
往谐周虞衡,咸若夏鱼鳖。
尽物斯尽人,性分在调燮。
满江红·其一和大厂,次文信国改王昭仪韵作
寄语诗人,可曾似、玉颜鸦色。
休更拟、铜仙铅泪,痛辞宫阙。
七发谁从枚乘后,五噫常在梁鸿侧。
尽天家、倾国重佳人,升平歇。繁华梦,难消灭。
兴废事,何从说。有低头神甫,子规啼血。
消息难凭云际雁,玲珑只见窗前月。
听高歌、换却断肠声,壶敲缺。
- 诗词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