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亭依柳树,水路出桑林。问俗谁能解?
怀思自不禁。远山归眼小,孤雁入云深。
可笑西京客,持杯学楚吟。
野亭依柳树,水路出桑林。问俗谁能解?
怀思自不禁。远山归眼小,孤雁入云深。
可笑西京客,持杯学楚吟。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乡村小道的宁静画面。"野亭依柳树"写出了一个简朴的野外凉亭傍着翠绿的柳树,显示出自然与人文的和谐。"水路出桑林"则进一步描绘了道路蜿蜒穿过一片桑树林,展现出田园的生动景象。
"问俗谁能解?怀思自不禁"表达了诗人对当地风俗的好奇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流露出淡淡的乡愁。"远山归眼小,孤雁入云深"通过描绘远处山峦在视线中变得渺小,以及孤雁飞入深远的云层,寓言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远方的向往。
最后两句"可笑西京客,持杯学楚吟"以京城来客的自我解嘲收尾,他们拿着酒杯模仿楚地的吟唱,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暗含了诗人对自己远离尘嚣、独自品味乡野之美的自得。
整体来看,这是一首富有意境的田园诗,表达了诗人对淳朴乡情的热爱和对都市生活的淡淡疏离感。
多少僧中僧行高,偈成流落遍僧抄。
经窗月静滩声到,石径人稀藓色交。
垂露竹黏蝉落壳,窣云松载鹤栖巢。
煮茶童子闲胜我,犹得依时把磬敲。
罗敷昔时秦氏女,千载无人空处所。
昔时流水至今流,万事皆逐东流去。
此水东流无尽期,水声还似旧来时。
岸花仍自羞红脸,堤柳犹能学翠眉。
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
罗敷养蚕空耳闻,使君五马今何在?
九月霜天水正寒,故人西去度征鞍。
水底鲤鱼幸无数,愿君别后垂尺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