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茅幽静处,止有道人游。
月带双松老,潮听一夜秋。
海云当槛入,河水向东流。谁识此中趣?
挹泉洗欲愁。
结茅幽静处,止有道人游。
月带双松老,潮听一夜秋。
海云当槛入,河水向东流。谁识此中趣?
挹泉洗欲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超脱的禅院景象。诗人张鹏翮以“结茅幽静处”开篇,巧妙地将自己隐居的禅院与外界喧嚣隔绝开来,营造出一种远离尘世的氛围。接着,“止有道人游”一句,点明了禅院的访客仅限于修行之人,进一步强化了其清净与神圣的特质。
“月带双松老”和“潮听一夜秋”两联,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月光与松树的亲密相伴,以及潮水在秋夜中的低语,营造出一种深邃而悠远的意境。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之美,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永恒。
“海云当槛入,河水向东流”则通过动态的景象,展现了广阔无垠的自然景观。海云随风涌入,河水奔腾东去,既体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活力,也寓意着人生的流转与追求不息的精神。
最后,“谁识此中趣?挹泉洗欲愁”两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禅院生活独特乐趣的感悟。他以泉水自比,通过饮泉来洗涤内心的忧愁,象征着在宁静与和谐中找到心灵的慰藉与解脱。这种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以及对自然与禅理的融合思考,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思与情感的深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禅意的世界,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更传达了诗人对生活、对自然、对内心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秋气萧骚仍见雪,客愁缭绕动萦心。
幽吟北户窗声细,归梦函关马迹深。
疏树飞花轻蔌蔌,衰荷留柄乱簪簪。
遥闻诗酒皆推胜,社客何人近纳賝。
平时出处常联袂,文翰叨陪旧服膺。
自信老兄怜弱弟,岂关天下少良朋。
何时杯酒看浮白,清夜肴蔬粗满登。
离思隔年诗不尽,秦梁虽远速须应。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至人养心遗四体,瘦不为病肥非妍。
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
兀然隐几心已灭,形如病鹤竦两肩。
骨节支离体疏缓,两目视物犹炯然。
长嗟灵运不知道,强翦美须插两颧。
彼人视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何况塑画已身外,岂必夺尔庸自全。
真人遗意世莫识,时有游僧施钵钱。
好学先乡党,登科复妙年。
谁为耆旧传,最处缙绅先。
沦谢今亡矣,风流孰继焉。
魂归食里社,世世仰仁贤。
晚岁官仍困,终身耻自言。
廉明汉循吏,仁爱郑公孙。
赤县朝称埋,衡山德共尊。
远人应罢市,处处有遗恩。
引水穿墙接竹梢,谷藏峰底大容瓢。
将流旋滴庐山瀑,已尽还来海上潮。
乱点落池惊睡觉,半山含润沃心焦。
瓦盆一斛何胜满,溢去犹能浸菊苗。
檐下枯槎拂荻梢,山川迤逦费公瓢。
幽泉细细流岩鼻,盆水弥弥涨海潮。
但爱坚如湖上石,谁怜收自灶中焦。
苍崖寒溜须佳荫,尚少冬青石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