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白玉累成巢,况复凭陵万木梢。
涧底衣冠人影月,眼中台阁雉城郊。
璿玑恍与辰居接,呼吸应能帝座交。
首正可搔天可问,诗囊开尽试推敲。
谁将白玉累成巢,况复凭陵万木梢。
涧底衣冠人影月,眼中台阁雉城郊。
璿玑恍与辰居接,呼吸应能帝座交。
首正可搔天可问,诗囊开尽试推敲。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历七星岩时所见的壮丽景色和深邃的思考。首句“谁将白玉累成巢”以奇特的想象,将白玉比作筑巢之物,既形象又富有诗意,引人遐想。接着“况复凭陵万木梢”,进一步展现了景致的高远与壮观,仿佛在万木之上筑巢,极富视觉冲击力。
“涧底衣冠人影月”一句,通过“衣冠”二字,不仅描绘了人物的装束,更寓意着文人雅士的形象,与月下身影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眼中台阁雉城郊”则将视线拉远,展现出更为广阔的景象,仿佛眼前的建筑群落与远处的雉城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宏大的画面。
“璿玑恍与辰居接,呼吸应能帝座交”两句,运用了天文与神话元素,将自然景观与宇宙星辰相连,表达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向往与探索精神。“首正可搔天可问,诗囊开尽试推敲”则是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对天地万物的思考与探索的渴望,以及通过诗歌创作来表达内心世界的决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壮丽的自然风光,更蕴含了诗人深邃的哲思与对宇宙的无限好奇,是一首兼具审美与思想深度的作品。
我闻二仙翁,翩然拂尘服。
携手问还丹,世事瞑双目。
丹成共遐举,离人立于独。
兹事盖窈冥,有无未能卜。
而我独爱翁,萧散青山麓。
不荣文锦裳,不贵黄金屋。
秋雨饭胡麻,春风羹杞菊。
绿醑酿初成,开尊味醲郁。
兴来即倾倒,枕藉山中宿。
金谷花戎戎,长安车辘辘。
天道有乘除,得失互倚伏。
翁应达兹理,优游在空谷。
安得往从之,云山并幽躅。
乱山如聚米,独拥一峰高。
幽胜元无匹,登临岂惮劳。
千林澄霁色,万里见秋毫。
溪涨萦寒碧,松声殷怒涛。
人烟连郡郭,禾黍带林皋。
清世欣无警,丰年庆屡遭。
群公多暇豫,尊酒一游遨。
诗思惭予拙,兹来亦觉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