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元夕观灯应制·其二》
《元夕观灯应制·其二》全文
明 / 金幼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金莲五夜灿瑶台,一派星河彻夜开。

银瓮蒲萄天上出,翠华騕䮍月中来。

地临太液虹光合,春满神都御气回。

此夕传柑知感遇,嵩呼愿进万年杯。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元宵节夜晚观灯的盛况,充满了皇家气派与节日的喜庆氛围。诗人以“金莲五夜灿瑶台”开篇,将元宵之夜的灯火比作金莲般璀璨,照亮了瑶台,营造出一种华美而神秘的景象。接着,“一派星河彻夜开”,将灯火与星空相映成趣,仿佛整个夜空都被点亮,展现出元宵之夜的壮观。

“银瓮蒲萄天上出,翠华騕䮍月中来”两句,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将元宵节的灯会与皇家的仪仗相结合,不仅描绘了灯会的热闹场面,也体现了皇家的尊贵与威严。银瓮中的葡萄象征着富贵与吉祥,翠华(皇帝出行时所用的旗帜)与騕䮍(古代的一种马匹)则展现了皇家出行的奢华与庄严。

“地临太液虹光合,春满神都御气回”进一步渲染了节日的气氛,太液池边的灯光与天空中的彩虹交相辉映,春意盎然的京城在皇帝的巡视下显得更加生机勃勃。这两句通过自然景观与皇家活动的结合,展现了元宵节之夜的和谐与美好。

最后,“此夕传柑知感遇,嵩呼愿进万年杯”表达了对皇帝的敬仰之情以及对国家繁荣昌盛的美好祝愿。传柑是一种传统习俗,寓意吉祥如意,嵩呼则是古代臣子对帝王的颂扬之词,表达对皇帝的忠诚与敬爱。诗人借此机会向皇帝献上祝福,希望国家能够长治久安,万世基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元宵节夜晚景象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宫廷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君主的深厚情感。

作者介绍
金幼孜

金幼孜
朝代:明

金幼孜(1368-1432),名善,以字行,号退庵。新淦县(今新干县)人。建文二年(1400)进士,授户科给事中。成祖即位任翰林检讨。与吉水学士解缙同值文渊阁,升侍讲,为太子讲学。幼孜讲授《春秋》,进呈《春秋要旨》三卷。永乐五年(1407),迁右谕德兼侍讲,永乐十二年(1414)与胡广、杨荣等纂《五经四书性理大全》,迁翰林学士。洪熙元年(1425)进礼部尚书兼大学士,依旧担任翰林学士。明宣宗时,修两朝实录。宣德六年十二月十六日(1432年1月19日)卒,年六十四,赠少保,谥文靖。著有《北征录》及《后北征录
猜你喜欢

山水友馀辞.刺椿

唤春鸟,当春呼,莫错呼,非茱萸。

前林迎榆郎,后林接榆姑。

刺椿,刺椿,黠禽掐捾馀姑存,土卵蕨鸡无宿根。

(0)

月下看古碑唐贞元间物也

泥土相缠四百年,摩挲十在九彫残。

明朝叉手东西去,更有谁人月下看。

(0)

哭智棻上人

石翁山边初见子,僧宝遗珠无乃是。

当年不负澄观诗,晚岁还供玉川米。

河润九里人所传,我穷累渠今溘然。

秋风宿草荒墓田,再来阿练吾无缘。

(0)

还返释言·其十

蚨血可还钱,书符能已疟。

感召有如斯,还丹非外作。

得意以忘言,象数求还错。

无为四时行,天游有真乐。

(0)

兄子象先罢公试归知武林动静成古风三首·其三

明珠以弹雀,得雀亦亡珠。

飏鹜以当鹰,夫岂猎之徒。

黄金有定价,韫椟盍藏诸。

薰风扇馀凉,吾方爱吾庐。

(0)

图南学长有咏梅十五诗各指名其处所且书以见寄因赋二绝句谢之·其一

咏梅谁复擅诗名,梅与诗人自有情。

说尽梅花随处好,喜君诗句似梅清。

(0)
诗词分类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诗人
向秀 鸠摩罗什 左丘明 韩非 庄周 李耳 荀子 李斯 曾参 吕不韦 公羊高 谷梁赤 宁戚 孔子 墨子 江采萍 徐惠 李朝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