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行师若时雨,至仁无敌况同仇。
宣光一战何其壮,夷甫诸人不足谋。
露布晓传鄞海捷,电丝夜奏谅山收。
终令索虏忧天讨,干羽通诚事可侔。
王者行师若时雨,至仁无敌况同仇。
宣光一战何其壮,夷甫诸人不足谋。
露布晓传鄞海捷,电丝夜奏谅山收。
终令索虏忧天讨,干羽通诚事可侔。
这首诗以“王者行师若时雨”开篇,形象地描绘了王者出兵如同及时之雨,比喻王者的行动恰到好处,如同天降甘霖,滋润万物,也象征着王者的仁慈与正义。接着,“至仁无敌况同仇”进一步强调王者的仁德无人能敌,即便是面对共同的敌人,也能够展现出无与伦比的力量。
“宣光一战何其壮,夷甫诸人不足谋”两句,通过对比历史上的名将宣光和当时的庸才夷甫,表达了对当前将领英勇善战的赞美,同时也暗含对那些无能为力者的讽刺。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增强了诗歌的历史感和深度。
“露布晓传鄞海捷,电丝夜奏谅山收”描绘了战争胜利的消息迅速传播的情景,无论是清晨的公告还是夜晚的电报,都传递出了战场上的辉煌战绩。这两句不仅展现了战争的激烈与紧张,也体现了信息传递的高效与重要性。
最后,“终令索虏忧天讨,干羽通诚事可侔”表达了对未来的展望,预示着最终将使敌人畏惧,天讨正义,同时强调了通过和平手段解决问题的可能性。这里的“干羽通诚”可能是指通过和平外交手段来达成共识,体现了作者对于和平解决争端的期待和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争与和平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于国家强盛、正义胜利以及和平共处的美好愿景,语言生动,寓意深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时代感。
志士不厌生业微,泥伏何必输云飞。
夷齐采蕨既疗饿,曲逆亦食糠覈肥。
众人碌碌事口腹,得固穷困良亦稀。
吾交同志有数辈,立节只在轻寒饥。
卖丝濮老隐吴市,斲棺萧氏栖廛扉。
亦有汪生事裁制,结楹天马林烟霏。
猿腾鹿窜遂我性,束缚不受三驱围。
先生高谊独迥出,友彼齧缺师蒲衣。
吾行何为忽改辙,去去辇毂纡尘鞿。
伤心白头入宾幕,何日岩前同所归。
飘零禾黍遍荒丘,惭向风尘曳敝裘。
误国中涓终古恨,伤心北寺至今愁。
先人不愧阳司?,旧德谁誇满武秋。
千古是非青史在,张袁著作定搜求。
长安游侠地,洛阳粉黛丛。
朱楼结绮疏,绣帐临春风。
皎皎垂素手,琅琅振丝桐。
一为求凤操,车马塞道中。
回首四节易,凝霜凋朱容。
明月犹在悬,白日已不东。
翩翩白马郎,扬鞭复何从。
东村宿瘤姑,十五被翟章。
西家美罗敷,二十犹蚕桑。
窈窕绝世姿,终日工七襄。
容色岂在好,逢时即为良。
语贱有馀恶,处贵罔不臧。
红颜坐消歇,盛年何可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