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鸟无名有匹随,苇丛命侣意熙怡。
问谁识得相呼趣,子美当年水宿时。
溪鸟无名有匹随,苇丛命侣意熙怡。
问谁识得相呼趣,子美当年水宿时。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自然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溪边鸟儿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溪鸟无名有匹随,苇丛命侣意熙怡",生动地刻画了鸟儿在芦苇丛中结伴而行,相互呼唤,享受着彼此陪伴的乐趣,呈现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接下来的两句"问谁识得相呼趣,子美当年水宿时",则借用了杜甫(字子美)的典故,表达了对这种自然生活情趣的向往与赞美。诗人似乎在问,谁能真正理解并欣赏这鸟儿间的亲密互动和生活的乐趣呢?这里暗含了对古代诗人杜甫的致敬,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疏离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比古今,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以及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应学会放慢脚步,去感受和珍惜身边简单而纯粹的美好。
雨眠起宵坐,搔首偶不欣。
孤念元无感,怀我同社人。
昨日林先生,抱经出成均。
初闻为渠喜,忽悟谁我亲。
缅然记宿昔,夜款水际门。
微月耿秋寂,幽蛩慨凉新。
论诗煮豆粥,粥熟天已晨。
先生补天手,万象焉能春。
若非千载仰,却要今世珍。
圣门旧传业,不在先生身。
雪前何有松,燬中谅非珉。
论思尺有咫,决去曾逡巡。
谁言我无耳,老矣未有闻。
先生又舍我,离别尚足云。
桂山玉笋立,桂水罗带纹。
得句能寄似,不须持岭云。
我公四海不数人,小烦江西作好春。
落霞秋水只似旧,如何入笔事事新。
即今诸公方衮衮,一老不应闲里顿。
政缘山水太殷勤,日夜叫阍乞此身。
二天去人忽觉远,两地起公端不免。
苍生未要怨东山,未必东山当此怨。
木犀煮泉漱寒齿,残滴更将添砚水。
子规乡里桐花烟,浣花溪头琼叶纸。
先生老去怯苦吟,琢无肝肺呕无心。
芙蓉在左木犀右,漫与七言真藉手。
秋光一点入骨清,有笔如椽描不就,先生不瘦教谁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