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来作镇末堪都,花草吴宫又废墟。
江汉欲浮天地外,山川浑老战争馀。
细驴衔尾心空壮,铁锁沉沙计早疏。
我喜时清久延眺,未因贪食武昌鱼。
由来作镇末堪都,花草吴宫又废墟。
江汉欲浮天地外,山川浑老战争馀。
细驴衔尾心空壮,铁锁沉沙计早疏。
我喜时清久延眺,未因贪食武昌鱼。
这首《武昌杂诗(其二)》是清代诗人黄景仁所作,通过对武昌这一历史名城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
首联“由来作镇末堪都,花草吴宫又废墟。”开篇即以武昌作为历史要塞的背景,指出其曾有的辉煌与如今的荒凉对比,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巨变。吴宫的花草虽已成废墟,却依然承载着往昔的荣光与故事。
颔联“江汉欲浮天地外,山川浑老战争馀。”进一步描绘了武昌周边的自然风光与历史痕迹。江汉之水似乎要将天地都包容其中,而山川则见证了无数次的战争与岁月的流逝,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
颈联“细驴衔尾心空壮,铁锁沉沙计早疏。”通过“细驴”和“铁锁”的意象,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细驴象征着微小而坚韧的力量,即便心存壮志,也难以改变历史的轨迹;铁锁沉入沙中,预示着曾经的防御策略早已失效,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可逆转。
尾联“我喜时清久延眺,未因贪食武昌鱼。”诗人在此表达了自己对当前和平时代的喜悦之情,愿意长久地眺望这片土地,欣赏其美景,而非仅仅因为美食而停留。这既是对武昌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是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和平生活的深刻思考与感悟,语言凝练,情感丰富,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太极始混沌,两仪正鸿濛。
阴阳既无象,运化焉有穷。
元始授我气,大块铸我躬。
究观万物理,廓然等虚空。
止水知色相,灵明悟厥宗。
人胡滑其外,我独守其中。
阅历几千变,同归一榻风。
俯仰劳形役,徒尔日憧憧。
冲然守真素,庶与道性融。
马足经时失,今看骨转高。
气清郎署月,声起大江涛。
谁共青绫被,犹分金错刀。
途穷知阮恸,效拙见潘毛。
龙蠖惟公等,乾坤听此曹。
馀生湘吊屈,处士晋称陶。
鸡肋怜朱绂,蛾眉妒锦袍。
千夫元诺诺,群口但嚣嚣。
来往愁讥凤,攀援耻学猱。
邱中多细响,天末切刁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