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人谁复念婆娑,窟室崖阴未易磨。
四十围间看溜雨,三千年后数恒河。
不堪与世供狙杙,尚许遗民占鸟窠。
从此便名夫子树,匡人斤斧奈予何。
思人谁复念婆娑,窟室崖阴未易磨。
四十围间看溜雨,三千年后数恒河。
不堪与世供狙杙,尚许遗民占鸟窠。
从此便名夫子树,匡人斤斧奈予何。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石的作品,名为《古柏二首(其二)》。诗中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历史沧桑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感悟。
"思人谁复念婆娑,窟室崖阴未易磨。"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幅古老柏树旁的幽静景象。诗人沉思于这自然之中,感慨万千,却又不知道有谁能与他共鸣此情。此处“婆娑”指的是古代对松柏的一种美好称呼,而“窟室崖阴未易磨”则表达了时间难以侵蚀这些坚固的自然之物。
"四十围间看溜雨,三千年后数恒河。" 这两句诗展现了诗人对于时间和空间的宏大想象。在柏树下观察细小的雨滴,又在心中计算着远古至今的长河岁月,这些都是诗人超脱尘世,对自然之美及历史深度的感受。
"不堪与世供狙杙,尚许遗民占鸟窠。"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不满和逃避的心理。他觉得自己无法忍受世俗的纷扰,而是希望能够像古人那样,隐居于自然之中,即使是简单的鸟窠,也愿意去占据,以寻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
"从此便名夫子树,匡人斤斧奈予何。" 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决心和对未来的一种无奈。他决定为这棵古柏命名,并且希望它能够传承下去,而对于那些不解其中深意的人,对于他们的斧削破坏,诗人只能是无可奈何。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和对自然美景的独特感悟,同时也反映出他对于历史、时间以及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儿汝来前,吾与汝言,汝知否乎。
自吾家种植,诗书之外,略无一毫,薏苡明珠。
□□□□,齑盐旦暮,三世儒冠出此涂。
长安道,汝父兄叔们,几度齐驱。如今侧足横舒。
看一领青衫似摘须。
这衫儿着了,要须徐称,莫教黄嘴,暗里揶揄。
刺史家声,拾遗直节,要你心情似得渠。
心期处,似献之忠孝,更着工夫。
四海烟尘,一棹风波,经行路难。
幸儿孙满眼,布帆无恙,夫妻白首,青镜犹团。
笠泽西头,碧山东畔,又与梅花共岁寒。
新年好,有茅柴村酒,荠菜春盘。帝人莫笑儒酸。
已烂熟思之不要官。
任伏波强健,驱驰鞍马,磻溪遭遇,弃掷渔竿。
霜满朝靴,雷鸣衙鼓,何似农家睡得安。
闲亭里,唤山童把盏,野老交欢。
一壶幽绿,爱松阴满地,蕊珠宫府。
老鹤一声霜衬履,隔断人间尘土。
月户云窗,石田瑶草,丹井飞龙虎。
荼蘼花落,东风吹散红雨。
春透紫髓琼浆,玻璃杯酒,滑泻蔷薇露。
前度刘郎重到也,开尽碧桃无数。
花外琵琶,柳边莺燕,玉佩摇金缕。
三山何在,乘鸾便欲飞去。
过了秋风,梅口渐开,山人好归。
问近来何事,半成迂阔,半添疏懒,半带憨痴。
学剑不成,学书无味,却要寻仙入武夷。
这些事,莫粗忒煞,恐是难为。分明说与人知。
老谷子胸中奇尽奇。
有真炉真鼎,龙盘虎踞,真离真坎,兔走乌飞。
待办数椽,山中静坐,却向无中生个儿。
休轻笑,看他年华表,鹤有来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