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李希武挽词》
《李希武挽词》全文
宋 / 李之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十年枯木不知春,每向尊前得可人。

申叔共瞻云外翼,元宾岂是辙中鳞。

扬帆巨浸方期远,摧辐穷途定有因。

后学从谁识头角,祇应遗藁是通津。

(0)
鉴赏

这首诗《李希武挽词》由宋代诗人李之仪所作,通过对“十年枯木不知春”的描绘,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哀悼之情。首句“十年枯木不知春”以枯木比喻逝者,暗示其离世已久,仿佛与春天隔绝,表达了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脆弱。

接着,“每向尊前得可人”一句,转而表达出在酒宴上对逝者的思念,似乎在与逝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寻找慰藉。这种情感的细腻转换,体现了诗人对逝者的深情厚谊。

“申叔共瞻云外翼,元宾岂是辙中鳞”两句,运用了典故和比喻,进一步深化了对逝者的怀念。申叔瞻云外翼,可能暗指逝者虽已离去,但其精神如同云外之翼,依然给予生者力量与指引;元宾非辙中鳞,则暗示逝者并非被困于世俗的泥沼,而是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达到了更高的境界。

“扬帆巨浸方期远,摧辐穷途定有因”两句,表达了对逝者未来的期待与理解。诗人希望逝者能在更广阔的天地中航行,即使遭遇困境,也相信其中自有其原因与意义,体现了对生命与命运的深刻思考。

最后,“后学从谁识头角,祇应遗藁是通津”则寄托了对后辈的期望与对逝者作品的珍视。诗人认为,逝者留下的作品,是后人认识其才华与思想的桥梁,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

整体而言,这首挽词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情感,不仅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与怀念,也蕴含了对生命、命运以及文化传承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与哲学洞察力。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朝代:宋   字:端叔   籍贯:沧州无棣(庆云县)   生辰:1038~1117

李之仪(1048~1117)北宋词人。字端叔,自号姑溪居士、姑溪老农。汉族,沧州无棣(今属山东省)人。哲宗元祐初为枢密院编修官,通判原州。元祐末从苏轼于定州幕府,朝夕倡酬。元符中监内香药库,御史石豫参劾他曾为苏轼幕僚,不可以任京官,被停职。徽宗崇宁初提举河东常平。后因得罪权贵蔡京,除名编管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后遇赦复官,晚年卜居当涂。著有《姑溪词》一卷、《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和《姑溪题跋》二卷。
猜你喜欢

社日饮乌衣园

夜夜桃花雨,年年燕子春。

同倾社日酒,还忆故园人。

孤塔苍烟迥,空堂翠草新。

醉归还自笑,吾亦素衣尘。

(0)

和人回文五首·其四

前堂画烛夜凝泪,半夜清香荔惹衾。

烟锁竹枝寒宿鸟,水沉天色霁横参。

(0)

闻融与鹤相继而亡感赋绝句

南岳僧来共叹吁,风亭月榭已荒芜。

先生去世未十日,留伴高吟鹤亦徂。

(0)

十月菊·其一

香名不枉入骚坛,最爱霜枝傲岁寒。

切莫逢人叹迟暮,何曾委地有彫残。

人如靖节方堪采,世欠灵均少得餐。

甚矣吾衰闭门坐,篱边自折一枝看。

(0)

重九

才说登山病便苏,老身健得似于菟。

一丝白处潮来往,数点青边山有无。

厌胜诗穷多插菊,驱魔酒恶细看萸。

龙山落帽方真乐,孙盛汝非柏氏图。

(0)

用钱买绿萼梅

为爱栽梅废食眠,杖藜行尽几山巅。

因贪雪后横窗影,那用朝来籴米钱。

穷鬼揶揄争笑我,诗翁邂逅亦欣然。

花时莫起渊明恨,粪火蹲鸱酌涧泉。

(0)
诗词分类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诗人
贾谊 何良俊 邵谒 蔡邕 陈东 褚遂良 孔尚任 赵恒 王胄 于武陵 刘锜 方苞 班固 刘仙伦 顾恺之 王易简 李邕 欧阳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