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西边牛渚矶,燃犀谁敢照朱衣。
而今荡桨平如掌,薄暮渔童买酒归。
天堑西边牛渚矶,燃犀谁敢照朱衣。
而今荡桨平如掌,薄暮渔童买酒归。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以宁所作的《过采石(其二)》。诗中描述了采石矶(在今天的安徽省当涂县)西边的壮丽景色,"天堑"指的是长江,"牛渚矶"是江中的险峻石岸。"燃犀"典出《晋书·温峤传》,形容水下黑暗,点燃犀角可以照亮,这里暗指采石矶水势汹涌。然而,诗人强调如今江面平静如掌,暗示时光变迁,昔日的险恶已不复见。
最后一句"薄暮渔童买酒归"描绘了一幅宁静和谐的画面,渔童在傍晚时分悠闲地买酒回家,显示出生活的安逸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整体上,这首诗通过古今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和自然景物的感慨。
昔闻燕京亡,诸王已陷贼。
挟之左右随,贼去无消息。
如何妄小儿,憔悴来河北。
云是旧东宫,脱身今返国!
宫监无敢认,讲官不相识。
后云王之明,拷讯已吐实。
党人为主使,大狱事罗织!
国亡天子走,群小拥登极。
与上同被擒,并侍贤王侧。
贤王偕北还,真伪竟谁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