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岁风檐奏郢斤,星周一纪此衡文。
峨眉擅秀笋班出,锦水探奇珊网分。
不负初心君自信,最为得意我同欣。
门墙桃李秾华发,染向溪笺墨尚氲。
子岁风檐奏郢斤,星周一纪此衡文。
峨眉擅秀笋班出,锦水探奇珊网分。
不负初心君自信,最为得意我同欣。
门墙桃李秾华发,染向溪笺墨尚氲。
这首诗由清代诗人慈国璋所作,名为《寄和常理斋四弟二十一首(其六)》。诗中描绘了作者在戊子年参加科举考试时的经历,表达了对这一经历的自豪与得意之情。
首句“子岁风檐奏郢斤”,运用了比喻手法,将自己比作郢地的工匠,在风檐下挥动斧斤,暗示自己在科举考试中的努力与才华。接着,“星周一纪此衡文”一句,通过描述时间的流逝,强调了这次科举考试对自己人生的重要意义。
“峨眉擅秀笋班出,锦水探奇珊网分”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考试的场景,将峨眉山的秀丽与锦水的奇特巧妙结合,展现了作者对考试内容的深入探索与独特见解。
“不负初心君自信,最为得意我同欣”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坚持的信念与追求的自信,同时也分享了这份喜悦与弟弟共同庆祝。
最后,“门墙桃李秾华发,染向溪笺墨尚氲”描绘了考试结束后,如同桃李花开般,门下的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而自己的心情就像溪边的墨迹,依然弥漫着浓厚的成就感与满足感。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不仅展现了作者在科举考试中的个人体验与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科举制度的重视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