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朝柔远重丝纶,罢直传宣候紫宸。
东海无波通信使,上天有语属词臣。
捧来琐闼龙文动,赐向彤庭象译频。
不是为儒称载笔,玉阶岂得置微身。
圣朝柔远重丝纶,罢直传宣候紫宸。
东海无波通信使,上天有语属词臣。
捧来琐闼龙文动,赐向彤庭象译频。
不是为儒称载笔,玉阶岂得置微身。
此诗描绘了明朝时期朝廷对外交事务的重视与礼遇。首句“圣朝柔远重丝纶”点明了朝廷以温和之策处理与远方国家的关系,通过“丝纶”这一古代指代诏令的词汇,形象地展现了朝廷的外交策略。接着“罢直传宣候紫宸”描述了官员在紫宸殿等待诏令的情景,体现了朝廷对外交使者接见的庄重仪式。
“东海无波通信使”一句,借海面平静比喻外交使者安全顺利地传递信息,表达了对使者安全归来的美好祝愿。“上天有语属词臣”则暗示了朝廷对外交政策的深思熟虑,将重要决策交付给文臣讨论和执行,体现了文官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捧来琐闼龙文动,赐向彤庭象译频”两句,通过“琐闼”(宫门)和“彤庭”(皇宫)的描绘,展现了朝廷对外交活动的重视,同时“龙文动”和“象译频”分别象征着诏书的权威和外交语言的频繁使用,进一步强调了朝廷对外交事务的重视和准备。
最后,“不是为儒称载笔,玉阶岂得置微身”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为文官参与国家外交事务的自豪感,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身份和职责的深刻认识,认为自己作为文人,能够参与国家大事,是莫大的荣幸和责任。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示了明朝朝廷在外交事务上的严谨与重视,也体现了文人在国家治理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他们对于自身职责的深刻理解与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