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丝毫付与人,可师何得更全身。
人间天上迷逢处,八两元来是半斤。
若有丝毫付与人,可师何得更全身。
人间天上迷逢处,八两元来是半斤。
这首诗以禅宗的智慧为底蕴,通过对比和比喻,探讨了师徒关系中的深刻哲理。"若有丝毫付与人,可师何得更全身",这句话运用了反问的手法,强调了在传授知识或技艺时,如果有所保留,那么作为教师的一方就难以达到完全的自我实现。这里“付与人”可以理解为传授、给予,而“全身”则象征着完整、全面的自我。这句诗暗示了教师在传授过程中,需要全心全意,毫无保留,才能达到自身与学生的共同成长。
接下来的“人间天上迷逢处,八两元来是半斤”,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人间天上"代表了不同的境界,"迷逢处"则是指在追求真理或技艺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惑或误解。"八两元来是半斤",这里的“八两”和“半斤”都是古代的重量单位,用来比喻数量上的关系。这句话意味着,在追求真理或技艺的过程中,看似微小的努力(八两)其实蕴含着巨大的价值(相当于半斤),即每一点进步都至关重要,不应轻视任何一次学习或传授的机会。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形象化的语言,表达了在教育和自我提升过程中,全心投入、不遗余力的重要性,以及每一个微小的努力都可能蕴含巨大价值的哲思。
帘筛月影金,风卷杨花雪。天边鸿雁少,音尘绝。
春光欲暮,客心归心折。江湖波浪阔。
目断家山,料应易过佳节。柔情千点,杜宇枝头血。
危肠馀寸许,谁能接。眠思梦忆,不似今番切。
欲对何人说。揽镜沈吟,瘦来须有差别。
朝日融怡,天气艳冶,桃英杏萼犹小。
燕垒初营,蜂衙乍散,池面烟光缥缈。
芳草如薰,更潋滟、波光相照。
锦绣萦回,丹青映发,未容春老。倦客自嗟清兴少。
念归计、梦魂飞绕。
浪阔鱼沈,云高雁阻,瞪目添愁抱。
忆香闺、临丽景,无人伴、轻颦浅笑。
想像消魂,怨东风、孤衾独晓。
客从长安来,厚纸封小轴。
题云此奇画,寄赠公可蓄。
开之挂高壁,烂绢止一幅。
中有两骆驼,气韵颇不俗。
大驼载半髀,正面颈愈曲。
小驼方就乳,蹲身脚微局。
一马立其后,才露头与足。
三犬乃子母,共卧衔脔肉。
老胡抱朱旗,状貌何狠愎。
端然立高岸,势若不可触。
定是虏中酋,华旃盖鲜服。
不知何所来,随从无一仆。
初谁作此画,精妙亦可录。
应馀右方在,次第不止独。
更愿君访来,我肯万钱赎。
桂阳有仙人,姓成名武丁。
胡为堕人世,人惟识其形。
一日语其弟,吾将返青冥。
乃曰此七夕,上天呼群灵。
织女欲渡河,暂诣牵牛星。
诸仙尽还宫,天路罗云軿。
吾亦向祈召,当往不得停。
弟问何时还,答云三千龄。
明日失丁在,恍惚迷所经。
后世凡此节,儿女喧家庭。
纵横具针缕,花果排甘馨。
贪巧但云得,欲寐曾莫宁。
俗尚每怪妄,吾言谁见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