戎马凭陵日,宫闱恣乐辰。
非因天有恶,自是国无人。
忠愤嗟多士,安危倚大臣。
慇勤德祐诏,哀诵不堪论。
戎马凭陵日,宫闱恣乐辰。
非因天有恶,自是国无人。
忠愤嗟多士,安危倚大臣。
慇勤德祐诏,哀诵不堪论。
这首诗描绘了历史上的一个特定时期,通过对比“戎马凭陵日”与“宫闱恣乐辰”的鲜明对比,揭示了国家兴衰背后的人为因素。诗人以“非因天有恶,自是国无人”开篇,指出并非天灾人祸导致国家动荡,而是因为国内缺乏贤能之士,无法妥善治理国家。接着,“忠愤嗟多士,安危倚大臣”,表达了对当时缺乏真正能担当重任的大臣的感慨,暗示了国家安危的依赖于少数几位有能力的官员。最后,“慇勤德祐诏,哀诵不堪论”则可能是在描述统治者试图通过诏令来挽回局势的努力,但这种努力在诗人看来是徒劳的,难以改变国家的命运。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感慨,反映了作者对于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当时政治局面的忧虑。诗中蕴含的历史感和人文关怀,使得读者能够从中感受到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责任的深沉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