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芳不染,灼灼出清澜。
自入骚人赋,真从木末看。
夏秋无异候,醒醉未殊观。
莫咏寒山句,寒山本自寒。
芙蓉芳不染,灼灼出清澜。
自入骚人赋,真从木末看。
夏秋无异候,醒醉未殊观。
莫咏寒山句,寒山本自寒。
这首诗《木末》由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陈恭尹所作。诗中以“芙蓉”为喻,描绘了其高洁不染的品质,以及在清水中绽放的美丽景象。诗人将芙蓉比作“骚人”,即文学创作者,暗示其作品如同芙蓉般纯洁而富有文采。接着,诗人通过“木末”这一意象,进一步强调了芙蓉生长环境的高远与独立。
下半部分,诗人以“夏秋无异候”表达芙蓉四季如一的坚韧品格,无论是在清醒还是醉酒的状态下,都保持着同样的观察视角。最后,“莫咏寒山句,寒山本自寒”一句,既是对前文的呼应,也暗含了对那些仅关注表面现象而不深入理解事物本质的人的提醒,强调了内在品质的重要性。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芙蓉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与坚韧,更蕴含了对高尚人格和深刻洞察力的赞美与追求。
下流不可处,君子慎厥初。
名高不宿著,易用受侵诬。
前者隳官去,有人适我闾。
田家无所有,酌醴焚枯鱼。
问我何功德,三入承明庐。
所占于此土,是谓仁智居。
文章不经国,筐箧无尺书。
用等称才学,往往见叹誉。
避席跪自陈,贱子实空虚。
宋人遇周客,惭愧靡所如。
朝阳不再盛,白日忽西幽。
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
齐景升丘山,涕泗纷交流。
孔圣临长川,惜逝忽若浮。
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留。
愿登太华山,上与松子游。
渔父知世患,乘流泛轻舟。
落叶天边一雁秋,无端嚄唶此登楼。
蛾眉文冕成黔劓,击筑吹篪任马牛。
试问座中谁识祢,岂知今日尚依刘。
酒酣长袖临风捲,读罢离骚咏四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