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老铺陈亦好奇,聚毛曾到蔡州池。
每思叠雪敷云处,尚想眠沙泛浦时。
坐石未温惊客至,累茵虽贵恐身危。
正宜布被梅花帐,旦粥凝香起未迟。
野老铺陈亦好奇,聚毛曾到蔡州池。
每思叠雪敷云处,尚想眠沙泛浦时。
坐石未温惊客至,累茵虽贵恐身危。
正宜布被梅花帐,旦粥凝香起未迟。
此诗《咏十器(其三)鹅毛褥》由元代诗人曹文晦所作。诗中描绘了鹅毛褥的细腻与温暖,通过野老对鹅毛褥的好奇与喜爱,展现了鹅毛褥的珍贵与舒适。
首句“野老铺陈亦好奇”,开篇即以“野老”之视角,展现鹅毛褥的独特魅力,引出对鹅毛褥的好奇之心。次句“聚毛曾到蔡州池”,进一步说明鹅毛褥的来源,蔡州池可能象征着鹅毛的产地,强调鹅毛褥的品质与来历。
接着,“每思叠雪敷云处,尚想眠沙泛浦时”,通过想象鹅毛褥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如在雪地、云间或沙滩、水边,表达了鹅毛褥的适用性和多变性,同时也暗示了鹅毛褥的轻盈与柔软。
“坐石未温惊客至,累茵虽贵恐身危”,这两句则从鹅毛褥的触感和安全性角度进行描述,通过“坐石未温”的对比,突出了鹅毛褥的保温效果;“累茵虽贵恐身危”则强调了鹅毛褥的珍贵与谨慎使用,体现了对鹅毛褥的尊重与珍惜。
最后,“正宜布被梅花帐,旦粥凝香起未迟”,将鹅毛褥与布被、梅花帐相提并论,营造了一种温馨而高雅的生活氛围,同时“旦粥凝香起未迟”一句,既是对早晨起床后香气四溢的期待,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鹅毛褥的细腻描绘,不仅展现了其作为寝具的实用价值,更蕴含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与对自然美的欣赏,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日常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敏感与赞美。
管鲍死已久,交情云雨翻。
平生我知子,窥见墙及肩。
老骥叹伏枥,壮士悲暮年。
百金空鬻技,未分齿发殚。
哀哉兔丝蔓,生理寄所缠。
君看秋风至,扫荡何时安。
谁令三径荒,投老食屡艰。
短绠谩自持,欲引百尺泉。
造物不我私,同彼草木繁。
不求桑榆暖,乃慕松桂寒。
学稼虽可贱,乐志良独难。
当观五鼎食,不异瓢与箪。
卜筑愿俱栖,勿学鸡相连。
作诗置坐右,勉视后者鞭。
我生江海上,性与鱼鸟逸。
端来入世网,竟坐形骸役。
此心本洞然,六月遭怵迫。
常恐忘迹熟,主人不胜客。
道人偶相逢,宿契类畴昔。
巉岩秀眉目,灰槁心木石。
语我学道难,吾徒犹不力。
纷华久风靡,外慕失阃域。
卑之毋高论,遣去身外物。
未能忘饥寒,衣布饭疏粝。
此语君自味,至道在咫尺。
阅人吾虽多,子独无荆棘。
送行聊过溪,共蹑登山屐。
达人无畛畦,从仕聊尔耳。
言辞将军幕,去作仓庾氏。
君怀著云梦,尚有恢恢地。
眷此亦鸿毛,何足为轩轾。
相君泽未远,风流王谢比。
满床簪笏閒,乃见山林士。
嗟余南亩人,投老坐关市。
萧然见眉宇,真足忘浆馈。
平生南阳馆,市骏得千里。
帐中三千客,不数曳珠履。
要知磊落人,臭味同兰茝。
翻然若鸿鹄,飞去今无几。
我行抽手板,亦复还耒耜。
安能久俛首,自困刀笔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