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三郎未辨泾与渭,却厌丝桐淡於水。
又不见兴公作赋强出头,目空一切低九州。
持示荣期高位置,掷地金石声应流。
都官别开闻思窍,创名水乐俗人笑。
俗人笑博雅人喜,致使东坡契清照。
钱塘春月驻巡辕,烟霞岭下鸣钧天。
更道东阳亦有此,相去不过两郡间。
偶闻谓是招在徵,即景成吟亦堪喜。
归来跋马苏公堤,至今想像知音耳。
君不见三郎未辨泾与渭,却厌丝桐淡於水。
又不见兴公作赋强出头,目空一切低九州。
持示荣期高位置,掷地金石声应流。
都官别开闻思窍,创名水乐俗人笑。
俗人笑博雅人喜,致使东坡契清照。
钱塘春月驻巡辕,烟霞岭下鸣钧天。
更道东阳亦有此,相去不过两郡间。
偶闻谓是招在徵,即景成吟亦堪喜。
归来跋马苏公堤,至今想像知音耳。
这首诗以苏轼的韵律创作,描绘了对古代音乐艺术的赞美与向往。诗人通过对比不同音乐风格和演奏者的不同态度,展现了音乐艺术的多样性和其对人心灵的深刻影响。
首先,诗人提到“三郎未辨泾与渭”,用比喻手法指出有些音乐家未能分辨音乐的真伪,将淡雅的丝桐之音视为平凡,这反映了对音乐品味的追求。接着,“兴公作赋强出头”则暗示有些文人过于自大,忽视了音乐的真正价值,而“目空一切低九州”进一步强调了这种傲慢的态度。
“持示荣期高位置,掷地金石声应流”表达了对音乐家才华的认可,他们的作品如同掷地有声的金石,能够引起共鸣。然而,“都官别开闻思窍,创名水乐俗人笑”则揭示了创新往往不被理解,甚至遭到嘲笑的情况。但最终,“俗人笑博雅人喜,致使东坡契清照”表明,尽管存在误解,真正的音乐之美仍能跨越阶层界限,得到欣赏。
“钱塘春月驻巡辕,烟霞岭下鸣钧天”描绘了一幅春日里音乐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画面,展现了音乐艺术的美妙。最后,“更道东阳亦有此,相去不过两郡间”说明这样的音乐体验并不罕见,即使在相近的地方也能感受到。而“偶闻谓是招在徵,即景成吟亦堪喜”则表达了偶然发现音乐之美的喜悦之情。
“归来跋马苏公堤,至今想像知音耳”则以苏轼的典故结束,表达了对知音难遇的感慨,以及对音乐艺术持久魅力的赞叹。整首诗通过对音乐艺术的多角度描绘,展现了其跨越时空、触动人心的力量。
杜康得妙,酿三光真秀,清澄醇酎。
太白仙才乘兴饮,一斗佳篇百首。
倒载山翁,襄阳童稚,笑唱齐拍手。
陶潜篱下,醉眠门外五柳。
东里生死俱忘,待宾截发,陶母款贤友。
文举无忧樽满酌,香醑频开笑口。
喜遇尧年,醉乡丰乐,古所希闻有。
玉壶春色,禄延益算眉寿。
带恨湘江水。无柰远、楚云天际千里。
灵均一去,芳荪翠减,香篱青死。龙舟鼍鼓声沸。
叹旧俗、空夸水戏。
乐少年、越女吴姬,□□王孙公子。
曾记南浦芙蓉,东湖杨柳,斜日歌吹。
彩舟载酒,纶巾挥扇,胜友同醉。而今白头蓬卷。
但谙惯、独醒滋味。好只把、兰佩荷衣,从今料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