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口虬须真可怪,如何不解缚人妖。
偷花窃笛浑閒事,忍见三郎万里桥。
虎口虬须真可怪,如何不解缚人妖。
偷花窃笛浑閒事,忍见三郎万里桥。
这首诗以独特的视角和讽刺手法,对梁楷所绘的钟馗画像进行了深刻的解读与评价。首先,“虎口虬须真可怪”,诗人以“虎口”形容钟馗的凶猛形象,而“虬须”则突出了其威严与不凡,这种描绘方式既展现了钟馗作为驱邪除妖者的勇猛,也暗含了对传统神像艺术风格的独特见解。
接着,“如何不解缚人妖”,这一句直接提出了疑问,似乎在质疑钟馗为何未能有效约束或清除人间的邪恶。这种反问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戏剧性,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正义与邪恶、力量与智慧之间关系的思考。
“偷花窃笛浑閒事,忍见三郎万里桥。”这两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前一句“偷花窃笛”看似轻描淡写,实则暗喻了钟馗在维护正义时可能忽略的世俗之乐,或许意味着在追求崇高的使命中,不应忽视生活的美好与和谐。后一句“忍见三郎万里桥”则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表达了对现实世界中正义与邪恶并存、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感慨。这里“三郎万里桥”可能象征着某种遥远的理想之地,与现实形成对比,暗示了在现实生活中实现理想之难。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钟馗形象的重新解读,巧妙地融入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探讨,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视角和深刻的思想内涵。
山人右臂枯有棱,日耕研田耘剡藤。
秪今年己六十五,感时念旧身凌兢。
文章国内鸣当日,老病穷愁如猬集。
子亡女长当赘婿,无钱卖棺情岂恤。
江空木落西风高,短衣破屋惊搜牢。
相逢玉山泪流霰,老我太平难再遭。
玉山重义急水火,为制楠木棺若蚕得缠裹。
便呼老仆荷锸随,醉死何妨即埋我。
君不见北邙山荒坟,累累白草间。
积金何如积阴德,黄鸟能致三公环。
苍龙何煌煌,芒角在东方。
感时耿无寐,起视夜未央。
晨兴粪田畴,洒流固堤防。
谷雨扇条风,负耒欲分秧。
立苗本欲疏,薅锄莠与稂。
耕耘不卤莽,所报千斯仓。
岂惟田畯喜,妇子亦洋洋。
严霜降中野,黍稌登圃场。
上当输国赋,下以充糇粮。
于斯祀先农,击鲜罗酒浆。
饮福既赐胙,再拜奉亲尝。
愿亲弥寿考,黄耇膺天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