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孤村抱,峰回细路连。
饥莺啼古寺,浴鸟下晴川。
迹已市朝远,心将云水玄。
真游乖良晤,心赏自悠然。
河曲孤村抱,峰回细路连。
饥莺啼古寺,浴鸟下晴川。
迹已市朝远,心将云水玄。
真游乖良晤,心赏自悠然。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幽远的乡村景象。首句“河曲孤村抱”,以“河曲”点出地理位置的弯曲与蜿蜒,而“孤村”则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独立于世的感觉。接着“峰回细路连”,通过山峰的回环与小径的相连,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自然与和谐。
“饥莺啼古寺,浴鸟下晴川。”两句生动地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场景。饥饿的黄莺在古寺中啼鸣,仿佛在诉说着对食物的渴望;而沐浴后的水鸟从晴朗的河川上飞下,展现了一种自由与闲适的生活状态。这两句通过对比,既表现了生命的活力,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和向往。
“迹已市朝远,心将云水玄。”诗人通过这两句表达了自己与世俗的疏离感,以及内心追求的深邃与超脱。这里的“市朝”象征着喧嚣的尘世,而“云水”则代表了清静与高远的精神世界。诗人的心灵似乎已经超越了物质的束缚,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宁静。
最后,“真游乖良晤,心赏自悠然。”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未能与真正的朋友相聚,但内心的欣赏与满足感却足以让他感到悠然自得。这里的“真游”可能指的是心灵的旅行或精神的探索,而“心赏”则是对美好事物内在的欣赏与喜悦。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往年郑子真,口语挂吏文。
宁知世间事,变化纷如云。
有司出纳吝,但守吾见闻。
参互漏一钱,怒气欲嚼龈。
鞭笞敢谁何,竟取众犬狺。
大官饱溪壑,此特其毫分。
奋髯一轩渠,要亦何足云。
人言老先生,膏以明自焚。
归来北窗底,寸田得锄耘。
诸公直汲黯,羔雁当成群。
乃肯巾柴车,林壑伴野麇。
相从亦何乐,赖有中书君。
春皋有耕夫,扣角卧林麓。
朝饥不能忍,肯受世熏沐。
脱身从牛衣,入耳皆狗曲。
何如一蓑寒,风雨立于独。
人言骨相屯,自信亦良笃。
空山多白云,万此宁有足。
幽然闺中秀,不如倚市门。
彼美林下风,不如刺绣文。
冰怀独耿耿,宁入俗眼观。
岁月不我留,老苍眉宇间。
举世无与娱,逝言从绮园。
一歌一叹息,寘此忽复论。
猗猗者芳兰,翳翳彼幽麓。
不烦汉阴人,抱瓮相灌沐。
春风自桃李,急管乱繁曲。
纷纷众醉间,美此一醒独。
造化本何心,亦因材以笃。
所以古之人,身外无不足。
客有古琴瑟,得之自龙门。
于今几何代,庚庚裂奇纹。
携持过齐王,自意当骇观。
何如适献笑,弃置笙竽间。
时世我不遭,归其老丘园。
钟期今安之,谁与俗士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