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响碎、向侯馆空帏,唤愁惊睡。
又是荒台草羃,故宫门闭。
年年不少伤心事,傍潘郎、鬓丝提起。
怕分明语,凄凄切切,又低低地。
料思妇、寒生孤被,正月暗莓墙,雨侵苔砌。
恨缕情丝,宛转弄梭声里。
回肠那织回文字,但声声、促教憔悴。
又谁怜我,荒村野宿,瘦吟灯底。
西风响碎、向侯馆空帏,唤愁惊睡。
又是荒台草羃,故宫门闭。
年年不少伤心事,傍潘郎、鬓丝提起。
怕分明语,凄凄切切,又低低地。
料思妇、寒生孤被,正月暗莓墙,雨侵苔砌。
恨缕情丝,宛转弄梭声里。
回肠那织回文字,但声声、促教憔悴。
又谁怜我,荒村野宿,瘦吟灯底。
这首《桂枝香·秋蛩》由清代词人杜贵墀所作,描绘了一幅深秋时节,寒蛩鸣叫,引发思妇愁绪的画面。
开篇“西风响碎、向侯馆空帏,唤愁惊睡”,以西风的破碎声响,渲染出一种孤寂与哀愁的氛围,侯馆空帏,更添几分冷清。紧接着“又是荒台草羃,故宫门闭”,荒凉的台台,茂密的青草,紧闭的宫门,营造出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深深的失落感。
“年年不少伤心事,傍潘郎、鬓丝提起”一句,将个人的愁绪与历史的沧桑相交织,潘郎的鬓丝,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人生的苍老,也暗示了主人公内心的痛苦与无奈。
“怕分明语,凄凄切切,又低低地”则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主人公在面对愁绪时的复杂情感,语言中的“怕”字,透露出对愁绪的畏惧,而“凄凄切切,又低低地”则描绘了愁绪的绵长与哀婉。
接下来,“料思妇、寒生孤被,正月暗莓墙,雨侵苔砌”几句,将画面转向思妇的形象,寒夜中孤被难眠,莓墙和苔砌的细节,进一步烘托出思妇内心的孤独与凄凉。
“恨缕情丝,宛转弄梭声里”则通过比喻,将思妇的情感比作细如发丝的情愫,在梭声中缓缓流淌,表达了情感的细腻与复杂。
最后,“回肠那织回文字,但声声、促教憔悴”一句,将情感推向高潮,回肠的思绪如同织布般编织成文字,但这些文字却只能加重人的憔悴。而“又谁怜我,荒村野宿,瘦吟灯底”则直接抒发了主人公的孤独与寂寞,身处荒村野宿,只有瘦弱的身影在昏黄的灯光下吟唱,无人能理解其内心的苦楚。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深秋之夜,寒蛩鸣叫,引发思妇愁绪的场景,展现了人物内心的孤独、哀愁与无奈,以及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困境的无力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