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从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
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
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未安。
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剑似冯驩。
相从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
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
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未安。
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剑似冯驩。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次韵王适食茅栗》。诗人以万里相随共尝南方菜肴起笔,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食的愉悦。他对案而坐,思绪飘向遥远的故乡,眼前的食物唤起了他对家乡“苜蓿盘”的怀念。接着,他细致描绘了山栗的滋味,既有满篮的白黑之色,又有入口时的甜酸交织。
诗人提到未曾尝试过的牛尾,暗示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同时又拿鸡头作比较,流露出对故乡食物的深深眷恋。最后,他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故乡的霜蓬硕大如碗,夜晚弹剑的动作则暗寓了内心的愁苦和思乡之情,仿佛效仿战国时期冯驩弹铗的故事,表达对无法归乡的无奈与哀怨。
整首诗通过饮食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庐山何处好,胜地有开先。
瀑水漱寒玉,香炉生紫烟。
紫霄长近日,黄石不知年。
雁荡灵湫合,酆城宝剑连。
龟行似朝斗,鹤唳欲冲天。
马尾只自洗,牛头奚用穿。
雄词惟太白,妙句更苏仙。
寺占星流处,桥飞月出边。
碑方阅华藏,梦已到栖贤。
明日游三峡,归心定决然。
公真有德如元令,我愧无才似李华。
话别芝堂倾竹叶,送行鄱水涨桃花。
眼看三匝乌逢月,心羡齐飞鹜趁霞。
它日相期访刘阮,分桃采药饮胡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