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次韵王适食茅栗》
《次韵王适食茅栗》全文
宋 / 苏辙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相从万里试南餐,对案长思苜蓿盘。

山栗满篮兼白黑,村醪入口半甜酸。

久闻牛尾何曾试,窃比鸡头意未安。

故国霜蓬如碗大,夜来弹剑似冯驩。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yùnwángshìshímáo
sòng / zhé

xiāngcóngwànshìnáncānduìànchángxupán

shānmǎnlánjiānbáihēicūnláokǒubàntiánsuān

jiǔwénniúwěicéngshìqiètóuwèiān

guóshuāngpéngwǎnláitánjiànfénghuān

翻译
跟随你远行万里品尝南方美食,对着案桌长久思念苜蓿盘中的菜肴。
山间的栗子装满篮子,有黑色也有白色,乡村酿的酒入口带着半甜半酸的味道。
长久以来听说牛尾的美味,却未曾尝试,私下里将它与鸡头相比,心中仍觉不安。
故乡的野草像碗口般粗大,夜晚我拔剑起舞,仿佛是那冯驩在为无法排解的忧愁而弹剑。
注释
南餐:南方的饮食文化。
苜蓿盘:指简朴的菜肴。
山栗:野生的栗子。
村醪:乡村自酿的酒。
牛尾:比喻珍贵的食物。
鸡头:可能指普通食物,用来对比牛尾。
霜蓬:形容秋天的野草。
冯驩:战国时孟尝君门客,以弹剑表达不满或忧愁。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作品《次韵王适食茅栗》。诗人以万里相随共尝南方菜肴起笔,表达了与友人共享美食的愉悦。他对案而坐,思绪飘向遥远的故乡,眼前的食物唤起了他对家乡“苜蓿盘”的怀念。接着,他细致描绘了山栗的滋味,既有满篮的白黑之色,又有入口时的甜酸交织。

诗人提到未曾尝试过的牛尾,暗示了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同时又拿鸡头作比较,流露出对故乡食物的深深眷恋。最后,他以夸张的手法形容故乡的霜蓬硕大如碗,夜晚弹剑的动作则暗寓了内心的愁苦和思乡之情,仿佛效仿战国时期冯驩弹铗的故事,表达对无法归乡的无奈与哀怨。

整首诗通过饮食的细节,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情感真挚,语言质朴。

作者介绍
苏辙

苏辙
朝代:宋   字:子由   籍贯:眉州眉山(今属四川)   生辰:1039—1112年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
猜你喜欢

夜宿思湖口系缆芦苇间夜半闻丛中有声舟人惊起终夕为之不寐

老境残秋路入荆,眼中何物不关情。

芦花间蓼红依白,江水归湖浊带清。

狐兔丛深应自贺,鱼龙穴浅已相惊。

扁舟夜宿无人境,展转无眠到五更。

(0)

宿华容寺

古刹何年有,传闻贞观初。

药痊明主疾,鼠福梵王庐。

帝赐褒嘉礼,神留吉利书。

残僧三四辈,朝莫自钟鱼。

(0)

游开先寺观香炉瀑布诸峰读李苏二仙诗知庐阜之胜在是记以十韵

庐山何处好,胜地有开先。

瀑水漱寒玉,香炉生紫烟。

紫霄长近日,黄石不知年。

雁荡灵湫合,酆城宝剑连。

龟行似朝斗,鹤唳欲冲天。

马尾只自洗,牛头奚用穿。

雄词惟太白,妙句更苏仙。

寺占星流处,桥飞月出边。

碑方阅华藏,梦已到栖贤。

明日游三峡,归心定决然。

(0)

宿东林赠然老

儒服方袍两秃翁,两家元是一家风。

归田我欲效元亮,结社师真如远公。

雁荡此生看未足,虎溪一笑偶然同。

清风明月处处共,宁间江西与浙东。

(0)

主簿程同年和永平门诗再赋四绝因以赠别·其二

高唱犹嫌二谢平,偏师能破五言城。

鄱人口诵新门记,已作雷门振大声。

(0)

乡人项服善宰鄱阳有政声人惜其去用郡圃栽花韵作诗数篇叙别遂和以送之·其四

公真有德如元令,我愧无才似李华。

话别芝堂倾竹叶,送行鄱水涨桃花。

眼看三匝乌逢月,心羡齐飞鹜趁霞。

它日相期访刘阮,分桃采药饮胡麻。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韩维 张昱 方岳 王鏊 庄昶 文同 陈著 楼钥 司马光 吕本中 释印肃 谢榛 马钰 曹勋 陈曾寿 孙蕡 吴芾 岳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