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堕眉毛出为人,舌端雷电不无神。
如今有口却挂壁,草木岩中元自春。
宁堕眉毛出为人,舌端雷电不无神。
如今有口却挂壁,草木岩中元自春。
此诗为宋代诗人史尧弼所作,名《戏中书岩宝印师方丈(其一)》。首句“宁堕眉毛出为人”中的“宁堕”一词颇为生僻,通常指的是山石的裂隙或是高峻险要之处,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佛像雕刻之精细与神韵。紧接着,“舌端雷电不无神”则描绘出佛祖口中所发之言如同天籁,充满了神性和震撼力。
第三句“如今有口却挂壁”转折自然,从对佛像的赞美转向现实情境。诗人表达了一种无奈,虽然佛像拥有能够传道的口,却被静默地悬挂在墙上,不再发出智慧的声音。这一转折也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某种哀伤。
最后,“草木岩中元自春”则是对自然景观的一种描绘,通过“草木”与“岩中”的结合,传递了一种生机勃勃、生命力旺盛的意象。这里的“元自春”暗示着即便是在最为荒芜的岩石之中,自然界依旧保持着它的生长周期和更新换代。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佛像艺术的欣赏,更通过对比佛祖与自然的生命力,抒发了对生命、时间和静谧的深刻感悟。
睡足山中雨,起探云里泉。
重崖岚掩映,复道水潺湲。
涧是桃花旧,波摇松影鲜。
层层声捣石,矫矫势垂天。
吼虎深藏峡,狂龙倒挂川。
怒疑连壁坠,宛似趁风旋。
玉迸丝丝立,珠倾个个圆。
石文喧旧鼓,松韵协疏弦。
转觉一山静,遥分众壑妍。
我来当雨后,波去落衣边。
洒雪魂俱白,披涛骨欲仙。
谁施开峡斧,更赖买山钱。
巧树皆垂臂,危岩并倚肩。
石牵绡作幕,松滴翠为钿。
隔坞飞云屣,淩空驾铁船。
不愁山欲暮,共与水争先。
何必寻三峡,还须受一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