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刹何年有,传闻贞观初。
药痊明主疾,鼠福梵王庐。
帝赐褒嘉礼,神留吉利书。
残僧三四辈,朝莫自钟鱼。
古刹何年有,传闻贞观初。
药痊明主疾,鼠福梵王庐。
帝赐褒嘉礼,神留吉利书。
残僧三四辈,朝莫自钟鱼。
这首诗描绘了华容寺的历史悠久与庄严氛围。首句“古刹何年有”,以疑问开篇,引出对寺庙历史的探索。接着“传闻贞观初”一句,透露出华容寺可能建于唐朝贞观年间,体现了其古老的身份。
“药痊明主疾,鼠福梵王庐”两句,不仅展现了寺庙在医疗和信仰上的贡献,还通过“明主”和“梵王”这样的称谓,彰显了华容寺在社会和宗教中的重要地位。这里的“药痊”和“鼠福”分别指寺庙为民众提供了医疗帮助和庇护,体现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精神。
“帝赐褒嘉礼,神留吉利书”则进一步强调了华容寺受到皇家的尊崇和神灵的庇佑,通过“帝赐”和“神留”的描述,突出了寺庙在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和影响力。
最后,“残僧三四辈,朝莫自钟鱼”描绘了一幅僧侣们在寺庙中静心修行的场景,通过“残僧”这一细节,既表现了寺庙可能经历过兴衰更迭,也暗示了其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传统与宁静。而“朝莫自钟鱼”则形象地描绘了僧人们每日的作息规律,以及寺庙生活的和谐与秩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华容寺历史、功能、社会影响及日常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作为宗教圣地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
日日金马门,相对或无语。
闻君当远行,语不尽愁绪。
乃识非伤暌,何当惜欢聚。
愿为并翼飞,而乏凌云羽。
之子身历地,伊我心驰所。
况子非常人,武勇绍乃祖。
努力酬主知,莫繫交情苦。
仰瞻日与月,东西相背处。
其心苟不隔,合朔从堪睹。
画壁曾闻省,庭槐亦有庐。
宛看药已放,又是夏方初。
秾质偏清态,前迟得后舒。
郑风真荡矣,谢句信轩如。
风影和球佩,日华烘粉除。
碧苔欣共绮,秽草故应锄。
了不知春去,还疑对雨馀。
何人思战胜,却拟直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