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肃金殿里,招贤固在兹。
锵锵石渠内,序拜亦同时。
宴锡欢谈道,文成贵说诗。
用儒今作相,敦学旧为师。
下际天光近,中来帝渥滋。
国朝良史载,能事日论思。
肃肃金殿里,招贤固在兹。
锵锵石渠内,序拜亦同时。
宴锡欢谈道,文成贵说诗。
用儒今作相,敦学旧为师。
下际天光近,中来帝渥滋。
国朝良史载,能事日论思。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在金殿中举行的盛大宴会,皇帝招揽贤才,并在石渠内进行仪式性的拜谒。宴席上,文人墨客欢聚畅谈,交流文学创作,彰显了当时文化艺术的繁荣与学术的尊贵。诗中的“用儒今作相”和“敦学旧为师”两句,表明了儒家思想在当时仍占据重要地位,同时也强调了教育的传承。
下半首则转向宏伟的天光以及帝王的恩泽,最后一句“国朝良史载,能事日论思”,意味着这样的盛举和贤才们的智慧都将被历史记载,并成为后人研讨的对象。整首诗通过对宴会情景的描绘,以及对文化教育重视的表达,展现了作者对于当时社会风气和文化成就的赞美之情。
朝发螺浦湄,暮宿白沙口。
初为夜行计,有物应掣肘。
山云四面起,风涛半江吼。
落帆危石矶,就枕不敢久。
林深鸣鹤鹊,村远闻鸡狗。
梦觉知月明,破篷见牛斗。
起视天色清,解缆欲放溜。
浪头聒天响,掀簸入我牖。
蒲帆未及张,篙师复回首。
渡头有古祠,壁画杂怪丑。
舟人相与言,劝我酬神酒。
出处本细事,阴晴亦常有。
我固不问天,岂问土木偶。
老畏年光短,愁随秋色来。
一持旌节出,五见菊花开。
强忍玄猿泪,聊浮绿蚁杯。
不堪南向望,故国又丛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