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霶沱大雨,元来不落别处。
滴穿释迦鼻孔,浸烂弥勒眼睛。
溪涧岂能鱼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数日霶沱大雨,元来不落别处。
滴穿释迦鼻孔,浸烂弥勒眼睛。
溪涧岂能鱼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这首诗以生动的比喻描绘了雨水的威力与自然界的循环。首句“数日霧沱大雨”描述了连续多日的大雨景象,接着“元来不落别处”转折,引出雨水最终汇聚一处的奇妙现象。接下来的两句“滴穿釋迦鼻孔,浸爛弥勒眼睛”,运用佛教中著名的两位菩萨形象,夸张地表现了雨水的惊人力量,仿佛能够穿透神圣的鼻孔,浸湿庄严的眼睛,以此强调雨水之大、之猛。
随后,“溪涧岂能魚得住”一句,通过反问的方式,表达了即使再深的溪涧也无法留住奔腾的鱼儿,暗示了自然界中万物皆有其归宿,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最后,“終歸大海作波涛”总结全诗,指出无论多么强大的力量最终都将回归大海,化为波涛,象征着一切事物都遵循着自然的规律,最终融入整体之中。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自然界的力量与和谐,同时也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思考,引导读者反思个体与宇宙的关系,以及事物发展的必然性和循环性。